傷寒是什么病
傷寒(han)(han)是由傷寒(han)(han)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典型(xing)癥狀包括持續高熱、腹痛、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患者可(ke)(ke)有玫瑰皮疹和相對緩(huan)脈(mo),病情嚴重(zhong)者可(ke)(ke)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
傷寒帶菌者和患者是傷寒的唯一傳染源,傷寒沙門菌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水可引起該病,日常密切接觸蒼蠅、蟑螂也可以引起傷寒的散發、流行。人群對傷寒普遍易感,兒童和青年人更易常見,病后可以獲得穩固的免疫力。傷寒多呈急性發病,一般經及時、有效的抗菌治療可以痊愈,該病病死率約1%-5%,老年人、嬰幼兒、營(ying)養不(bu)良者預后較差,并發(fa)腸(chang)穿孔、腸(chang)出血(xue)者病死率較高。
傷寒病有什么癥狀
1、初期:為病程的(de)第1周。起(qi)病緩慢,最早出現(xian)(xian)的(de)癥狀是發(fa)熱(re),發(fa)熱(re)前可(ke)伴有畏(wei)寒(han),寒(han)戰(zhan)少(shao)見(jian);熱(re)度呈(cheng)階(jie)梯形(xing)上(shang)升(sheng),在3~7天后(hou)逐步到(dao)達高峰(feng),可(ke)達39~40℃。還可(ke)伴有全身疲倦、乏力、頭痛、干咳、食欲減退(tui)、惡心、嘔吐胃內(nei)容(rong)物、腹痛、輕度腹瀉或便秘等表現(xian)(xian)。右(you)下腹可(ke)有輕壓痛。部分(fen)患者此時已能捫及增大(da)的(de)肝臟和(he)脾臟。
2、極期:為病程的第(di)2~3周。出現傷寒特(te)征性的臨床表現。
持續發熱(re):體溫上升到(dao)達高熱(re)以后,多呈稽留(liu)熱(re)型。如果沒有進行有效(xiao)的抗菌治(zhi)療(liao),熱(re)程可持續2周以上。
神經系(xi)統中毒癥狀:由于(yu)內毒素(su)的致(zhi)熱和(he)毒性作(zuo)用,患者表(biao)現為表(biao)情淡(dan)漠、呆滯、反(fan)應遲鈍(dun)、耳鳴(ming)、重(zhong)聽或聽力下(xia)降,嚴重(zhong)患者可出現譫(zhan)妄、頸項強直(虛性腦膜炎的表(biao)現)甚至昏迷。兒童(tong)可出現抽搐。
相對(dui)緩脈(mo):成年人常見,并發心(xin)肌炎時,相對(dui)緩脈(mo)不明顯(xian)。
玫瑰疹:大約一半以上的(de)(de)患者,在(zai)(zai)病程7~14天(tian)可出(chu)(chu)現淡紅色(se)(se)的(de)(de)小斑丘疹,稱為玫瑰疹。直徑2~4mm,壓之(zhi)退色(se)(se),多在(zai)(zai)10個以下,主(zhu)要分布(bu)在(zai)(zai)胸(xiong)、腹(fu)及肩背(bei)部,四肢罕見(jian),一般在(zai)(zai)2~4天(tian)內變(bian)暗淡、消失(shi),可分批出(chu)(chu)現。有時可變(bian)成(cheng)壓之(zhi)不(bu)退色(se)(se)的(de)(de)小出(chu)(chu)血點。
消(xiao)化系統癥狀(zhuang):大約半數患者可出現腹(fu)部隱(yin)痛,位于右(you)下腹(fu)或呈彌漫性。便秘多見(jian)。僅有(you)10%左右(you)的患者出現腹(fu)瀉,多為水樣便。右(you)下腹(fu)可有(you)深壓痛。
肝脾腫大(da)(da):大(da)(da)多(duo)數患者有輕(qing)度的肝脾腫大(da)(da)。
3、緩解期:為病程的第(di)4周(zhou)。體溫(wen)逐步下降,神經(jing)、消化系統癥(zheng)狀減輕。應注意的是,由于本期小腸病理改變(bian)仍處于潰(kui)瘍(yang)期,還有可能(neng)出(chu)現腸出(chu)血、腸穿孔等(deng)并發癥(zheng)。
4、恢復(fu)期:為病程的第5周(zhou)。體溫正(zheng)常,神經、消化系統癥狀消失,肝脾恢復(fu)正(zheng)常。由于(yu)多(duo)數(shu)患者(zhe)能(neng)得(de)到及時診(zhen)斷和(he)有效的抗菌治療,或在病初患者(zhe)使(shi)用抗生素,所以(yi),目前具典(dian)型表現患者(zhe)較少見(jian)。
治傷寒最有效的方法
1、由于傷寒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性疾病,所以在治療時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隔離。
2、對癥(zheng)治療,主要是抗感染治療,可以(yi)采用(yong)用(yong)喹諾酮類(lei)抗菌藥(yao)物或者頭孢菌素類(lei)消炎藥(yao)進行抗菌治療。
3、針(zhen)對患者出現(xian)的高(gao)熱(re)等(deng)癥狀(zhuang)進(jin)行針(zhen)對性治療(liao),鼓勵患者多進(jin)水(shui)分,以利于毒(du)素的排出,加快痊愈的過程(cheng)。
4、患(huan)者如果有嚴重的毒血癥,必要(yao)時(shi)在足量抗菌治(zhi)療的同時(shi),可使用(yong)激素(su)治(zhi)療。
大(da)部分患者在積極抗菌治(zhi)(zhi)療后,都(dou)可以痊(quan)愈。待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后,仍然需要(yao)隔離(li)觀察,每隔一(yi)周(zhou)左右進行一(yi)次糞便培養,兩(liang)次糞便陰性(xing)后才可以解除隔離(li)。所以一(yi)旦感染傷寒(han),要(yao)及(ji)時(shi)就(jiu)醫隔離(li),避免(mian)造成大(da)范(fan)圍感染,在醫生的建(jian)議下積極治(zhi)(zhi)療,一(yi)般(ban)來說,預后效(xiao)果都(dou)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