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何首烏10克,黑(hei)芝麻(ma)10克,黃(huang)精10克,當歸10克,枸杞(qi)子10克,杭(hang)白芍10克,黃芪10克等。
制法:將上藥共煎成濃汁,過濾去渣,兌入25度500毫升高粱白酒內,如多配可(ke)按比例類(lei)推。
主治:鬢(bin)發早白、腎虛腰(yao)酸、腿軟(ruan)乏(fa)力、氣虛血弱,久服(fu)無副(fu)作用。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50毫升(sheng)。
配方: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當歸、川牛膝、杜仲、小茴香、巴戟天、枸杞子、肉蓯蓉各60克,破故(gu)紙、砂(sha)仁、白術(shu)、遠(yuan)志(zhi)各(ge)30克,人參、木(mu)香、石(shi)菖蒲、柏子仁各15克,川芎、茯苓各60克,黃柏90克,知母60克,白酒30千(qian)克。
制法:將前24味搗碎,入(ru)布袋,置容器(qi)中,加入(ru)白酒,密(mi)封,隔水加熱1.5小時,取出容器,埋入土(tu)中3日以去火毒,靜置(zhi)待用。
主治:氣(qi)血虛弱、陰陽兩虧(kui)、夾有虛熱而出現的腰酸腿軟、乏力、氣(qi)短(duan)、頭眩目(mu)暗(an)、食少(shao)削(xue)瘦、心悸失眠等癥。
服法: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1-2次。
配方:當歸10克、白芍6克(ke)、熟地黃12克(ke)、川芎4克、人參(can)3克、白術9克、茯(fu)苓5克、炙甘(gan)草5克(ke)、五(wu)加皮25克(ke)、紅棗12克、核桃(tao)肉12克、糯米酒1000毫升。
配方:將(jiang)以上(shang)藥劑研磨成末,裝(zhuang)入紗布(bu)袋(dai)中(zhong)封口(kou),將(jiang)藥袋(dai)放入酒壇(tan)內,加(jia)入糯米酒,然后(hou)將(jiang)酒壇(tan)隔水加(jia)熱一小時(shi),冷卻后(hou)密封壇(tan)口(kou),三周后(hou)啟封取出藥袋(dai),過(guo)濾藥渣,酒液澄清(qing)后(hou)即可飲用(yong)。
主治:食欲(yu)不振、不育(yu)、氣血(xue)(xue)虧虛等癥,促進食欲(yu)、固腎安神、滋陰(yin)補血(xue)(xue)。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