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序廳,一艘古樸滄桑的漕運船擺在正中,腳下是玻璃鋼鋪設的仿真水面,給人一種在運河上徜徉而行感覺(jue)。迎面一(yi)艘帆船在緩緩駛(shi)來(lai),兩側(ce)是古(gu)老的橋墩模(mo)型(xing),天花板設(she)計成燦爛星空,置身(shen)其中,如泛舟河上。
進入展廳,有一組(zu)單(dan)色群雕——運河(he)(he)的(de)開(kai)鑿(zao)者。開(kai)鑿(zao)大運河(he)(he)是中(zhong)國(guo)古代勞(lao)動(dong)人(ren)(ren)(ren)民的(de)偉(wei)大創造,凝聚了勞(lao)動(dong)人(ren)(ren)(ren)民的(de)智慧和血汗(han)。從(cong)文(wen)獻上記(ji)載(zai)來看,中(zhong)國(guo)大運河(he)(he)的(de)歷史可以(yi)追(zhui)溯到(dao)三千多年前的(de)春秋戰國(guo)時(shi)(shi)期(qi),當時(shi)(shi)吳(wu)國(guo)的(de)國(guo)王夫差為(wei)了北上爭霸(ba),開(kai)鑿(zao)了從(cong)邗(han)(han)城(cheng)到(dao)末(mo)口(kou)的(de)邗(han)(han)溝(gou)。在“古運河(he)(he)圖(tu)”中(zhong)可以(yi)清楚看到(dao),在公元(yuan)前486年,吳(wu)王夫差開(kai)鑿(zao)的(de)邗(han)(han)溝(gou),從(cong)末(mo)口(kou)到(dao)邗(han)(han)城(cheng)(即今天的(de)揚州到(dao)淮(huai)安)一段,全長150公里(li),是較(jiao)早就(jiu)文(wen)字記(ji)載(zai)的(de)一條人(ren)(ren)(ren)工河(he)(he)道。
用人物(wu)雕像(xiang)、歷(li)史(shi)圖片展(zhan)現(xian)運(yun)河連(lian)接中(zhong)(zhong)國五(wu)省(sheng)四(si)市、貫(guan)通五(wu)大水系,波瀾(lan)起伏的歷(li)史(shi)故事。第一展(zhan)廳中(zhong)(zhong)有一把考古出土(tu)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戈,距今(jin)已有二千四(si)百(bai)多年(nian)歷(li)史(shi),是博物(wu)館(guan)中(zhong)(zhong)年(nian)代較早的一件文物(wu)。
開鑿大運河之初是為了軍事目的。吳王夫差要北上爭霸,為了運輸人馬和糧草,所以開鑿了邗溝。但是到隋唐以后,大運河的功能更多的體現在經濟方面。有一張船票特別有意思。是清朝末年的一張船票,上面印有“順風快利”四字,表達了商家希望一帆風順,早日獲利的美好希望。還寫明了收款的一些項目清單,以及提醒顧客保存好隨身所帶行李的提示等。既是明白消費,又有溫馨提醒。從隋朝,唐朝,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清兩朝,建都在北方的中央政府都需要江南地區的漕糧供應。大運河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一個龐大的(de)漕運帝國(guo),對(dui)中央政權(quan)的(de)穩(wen)定,起(qi)到了(le)關鍵(jian)的(de)作用。
展廳內(nei)較具(ju)歷史(shi)價值的是(shi)清代“蘇州府”官斛,這種木制錐形器皿,是(shi)當(dang)時政府向(xiang)百姓收糧用的一種計量(liang)工(gong)具(ju),過(guo)去運(yun)河上都是(shi)漕船載糧,交糧時將米(mi)由艙內(nei)取(qu)出用斛量(liang),叫“起米(mi)過(guo)斛”。一斛相當(dang)于(yu)五(wu)斗,約三十五(wu)點八(ba)公(gong)斤(jin)。還(huan)有一幅七百多平方米(mi)的環形銀幕,十八(ba)臺投影儀播(bo)放著當(dang)年運(yun)河漕運(yun)宏(hong)大場(chang)面,氣(qi)勢壯闊。
本展廳從浙江段運河的河道變遷、遺產價值、保護規劃等方面進行展示。浙江段堪稱“活著的文化遺產”,是跨流域的大型水運體系,涉(she)及太(tai)湖、錢塘江、曹娥江、甬江等自然水域,構(gou)成(cheng)復(fu)雜,迄今(jin)仍承擔著繁(fan)重(zhong)的航運任務。
展(zhan)(zhan)廳地上是(shi)一條流動的運(yun)(yun)(yun)河(he),閃閃發光。原來,這(zhe)里用微(wei)縮模(mo)型做(zuo)出了大(da)運(yun)(yun)(yun)河(he)及兩岸的九座(zuo)城市,放在玻(bo)璃(li)地面下。第三展(zhan)(zhan)廳還有(you)個“模(mo)擬運(yun)(yun)(yun)河(he)之旅船艙(cang)”,坐(zuo)進去,能(neng)看(kan)到實(shi)景拍攝的大(da)運(yun)(yun)(yun)河(he)沿途(tu)風(feng)光。
山東聊城面塑、江蘇揚州剪紙、江蘇無錫泥人等運河邊城市代表物品擺放到一起,足見大運河孕育出的兩岸文化之(zhi)豐富。
中國(guo)大運(yun)河(he)(he)博物(wu)(wu)館位(wei)于杭州(zhou)市北部(bu)拱(gong)宸橋地(di)區,東起(qi)金華路(lu)、南至衢(qu)州(zhou)街、西臨(lin)京杭大運(yun)河(he)(he),北接拱(gong)墅(shu)區政府。它(ta)的(de)西側是(shi)古(gu)老的(de)拱(gong)宸橋。總用地(di)面(mian)(mian)積(ji)52910平(ping)方(fang)米(mi)(含運(yun)河(he)(he)文化廣場),建(jian)筑面(mian)(mian)積(ji)10700平(ping)方(fang)米(mi)。博物(wu)(wu)館建(jian)筑風(feng)格總體(ti)定位(wei)∶“傳(chuan)統而不復(fu)古(gu)”。建(jian)筑環運(yun)河(he)(he)文化廣場呈扇形狀駐立(li),造型(xing)平(ping)坡(po)結合,立(li)面(mian)(mian)細部(bu)上提(ti)取中國(guo)古(gu)代傳(chuan)統建(jian)筑符號,經提(ti)煉簡化,通過獨特的(de)開放式格局,將(jiang)室(shi)內外景(jing)觀融為(wei)一體(ti),將(jiang)運(yun)河(he)(he)、橋、船、埠巧借為(wei)活的(de)展物(wu)(wu)。
設計理念
一(yi)艘古(gu)樸滄桑的(de)漕運船擺(bai)在(zai)正中(zhong),腳下是(shi)玻璃(li)鋼鋪設的(de)仿真水(shui)面,給人一(yi)種在(zai)運河上(shang)徜徉而行感覺。迎面一(yi)艘帆船在(zai)緩(huan)緩(huan)駛來,兩側是(shi)古(gu)老的(de)橋墩模型,天花板設計成燦爛(lan)星空,置(zhi)身其中(zhong),如(ru)泛舟河上(shang)。
博(bo)物(wu)館以一(yi)層為主(zhu)(zhu),局部(bu)(bu)二層,并(bing)有部(bu)(bu)分地下室。首層主(zhu)(zhu)要是(shi)博(bo)物(wu)館常規展(zhan)示部(bu)(bu)分,共四個(ge)廳(ting)、一(yi)條展(zhan)廊,二層主(zhu)(zhu)要是(shi)資(zi)料室、視聽室、辦公室,另有半景展(zhan)廳(ting)等。
中國大運(yun)河博物館(guan)展覽區共分五個展廳∶
序廳——《地球(qiu)上的運河(he)、中國大(da)運河(he)》;
第一展廳——《運河的開鑿(zao)與變遷》;
第二展廳——《大運(yun)河的利用》;
第(di)三展廳——《大運河杭州段(duan)的綜合保護》;
第(di)四展(zhan)廳——《運河文化》。
各展(zhan)廳通過(guo)圖片、實物(wu)、模(mo)型等形式,展(zhan)示和解釋大(da)運河豐富(fu)的自(zi)然人(ren)文景觀。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不是一座單純的、普通意義上的博物館。它一方面是一個多(duo)角度反映和(he)(he)展現運(yun)(yun)河(he)自然(ran)特(te)性(xing)、人文(wen)精華等各個方面的(de)大型博(bo)物(wu)館(guan),另一方面又是(shi)運(yun)(yun)河(he)文(wen)物(wu)、文(wen)獻資料(liao)等的(de)征(zheng)集、收藏中(zhong)(zhong)(zhong)心(xin)(xin)(xin)和(he)(he)運(yun)(yun)河(he)文(wen)化的(de)研究和(he)(he)展示(shi)中(zhong)(zhong)(zhong)心(xin)(xin)(xin),同時結合運(yun)(yun)河(he)文(wen)化廣場功能(neng)又是(shi)運(yun)(yun)河(he)旅游(you)的(de)中(zhong)(zhong)(zhong)心(xin)(xin)(xin)樞紐和(he)(he)游(you)客綜合服(fu)務中(zhong)(zhong)(zhong)心(xin)(xin)(xin)。可(ke)以(yi)說(shuo)運(yun)(yun)河(he)博(bo)物(wu)館(guan)是(shi)一座具有多(duo)樣功能(neng)和(he)(he)多(duo)種特(te)性(xing)的(de)綜合性(xing)運(yun)(yun)河(he)文(wen)化中(zhong)(zhong)(zhong)心(xin)(xin)(xin)。
2002年10月28日上午,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舉行開工典禮。
2004年(nian)5月,中國京杭大(da)運河博物館土建結頂。
2004年6月21日(ri),拱墅區成(cheng)立了以(yi)區委副書記為組(zu)長的運河博物(wu)籌建(jian)領導小(xiao)組(zu)。
2004年8月,《中國大運河(he)博物館(guan)》文本(ben)正式定稿。作者:浙江大學歷史(shi)系教授嚴建(jian)強。
2004年11月4日,杭(hang)州日報刊登了中(zhong)國大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招投標公告。
2004年11月19日,中國京杭(hang)大(da)運河博物(wu)館陳列(lie)布展設計(ji)招投標會(hui)議在拱墅區政(zheng)府會(hui)議室召開。
2004年12月2日,中國京杭大(da)(da)運河博物館(guan)外墻大(da)(da)型浮雕(diao)——隋(sui)煬帝“陸地(di)行舟圖”在中國美院創作完成。
2004年(nian)12月21日,杭州日報(bao)刊登了中國大運河博物(wu)館征(zheng)集文物(wu)資料啟事。
2004年12月31日,中國(guo)京(jing)杭大運(yun)河(he)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方案評(ping)審會(hui)議在(zai)拱墅區(qu)政府會(hui)議室召開。
2005年1月7日中國大運河(he)博(bo)物館陳列布(bu)展設(she)計(ji)方(fang)案評審會議在拱墅區政府會議室(shi)召開。
2005年(nian)3月中(zhong)國大運河博物館(guan)土(tu)建竣工(gong)。
2006年10月1日中國(guo)京杭大(da)運河博物館正(zheng)式開館。
2020年3月18日(ri),江(jiang)蘇揚(yang)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jian)設項目已經(jing)復(fu)工。
運(yun)河博物館(guan)(guan)開放(fang)時間:周(zhou)二--周(zhou)日(周(zhou)一(yi)閉館(guan)(guan))9:00--16:30
優惠措施:免(mian)費(fei)開放
乘車路(lu)(lu)(lu)線:公交(jiao)70路(lu)(lu)(lu),醫院K591路(lu)(lu)(lu)運(yun)河(he)廣場(chang)站下。公交(jiao)33路(lu)(lu)(lu),151路(lu)(lu)(lu),347路(lu)(lu)(lu),K63路(lu)(lu)(lu),K403,k47路(lu)(lu)(lu)上塘路(lu)(lu)(lu)舟山路(lu)(lu)(lu)口下,沿衢州街前行即到
地址:浙江省(sheng)杭(hang)州市拱墅區運河(he)文化(hua)廣場1號(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