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jiang)(jiang)黃(huang)(huang)粉】姜(jiang)(jiang)黃(huang)(huang)粉的功(gong)效與作用 姜(jiang)(jiang)黃(huang)(huang)粉怎么吃
姜黃的功效與作用
(一)姜黃的作用
利膽作用。
姜黃煎劑及浸劑能增加犬的膽汁分泌,使膽汁成分恢復正常,并增加膽囊收縮,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續1—2小時。姜黃素或其鈉(na)鹽有(you)利膽(dan)(dan)作(zuo)用(yong),靜(jing)脈(mo)注射(she)于狗,可減少固體(ti)成分(fen)的(de)(de)含量(liang)而增加(jia)膽(dan)(dan)汁分(fen)泌量(liang),但從總的(de)(de)絕對值來(lai)看,膽(dan)(dan)鹽、膽(dan)(dan)紅素、膽(dan)(dan)甾(zai)醇分(fen)泌量(liang)均增加(jia),脂肪酸成分(fen)保持恒定。另一種同屬植物(wu)中(zhong)提出的(de)(de)揮發油增加(jia)膽(dan)(dan)汁分(fen)泌,色素則引起(qi)膽(dan)(dan)囊收縮。Curcumen為膽甾醇(chun)溶劑,可用(yong)以治療膽道結(jie)石。50%姜黃煎劑可促進食(shi)欲。
抗菌、抗炎和鎮痛。
姜(jiang)黃(huang)素及揮發油(you)部分對金黃(huang)色(se)葡萄球(qiu)菌有(you)(you)較(jiao)好的(de)抗菌作(zuo)(zuo)(zuo)用(yong)。姜(jiang)黃(huang)水(shui)浸劑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you)(you)不同(tong)程度的(de)抑(yi)制(zhi)作(zuo)(zuo)(zuo)用(yong)。煎(jian)劑對接種病毒的(de)小(xiao)鼠,能(neng)延(yan)長其生存時間,但對在病毒性肝炎墓(mu)礎上(shang)加上(shang)化(hua)學(xue)性(四氯化(hua)碳)的(de)肝傷害則無(wu)效。此(ci)外姜(jiang)黃(huang)制(zhi)劑可殺蠅。其揮發油(you)和(he)姜(jiang)黃(huang)素對大(da)鼠、小(xiao)鼠急(ji)(ji)性和(he)亞急(ji)(ji)性足(zu)腫(zhong)脹性炎癥有(you)(you)顯著的(de)抗炎作(zuo)(zuo)(zuo)用(yong)。其煎(jian)劑有(you)(you)鎮痛作(zuo)(zuo)(zuo)用(yong)。
降脂、降壓和抗凝。
姜黃醇提取液、姜黃揮發油和姜黃素都有明顯的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dan)白的作用。
姜黃醇提取液(ye)對麻醉犬有(you)降低血(xue)壓的作用。姜黃素(su)有(you)增加心肌營養性(xing)血(xue)流量的功(gong)效。
其(qi)揮(hui)發油和(he)姜黃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ji)。姜黃素能增(zeng)強(qiang)纖維(wei)活性而有(you)較強(qiang)的抗凝作用。
收縮子宮和終止妊娠。
其煎劑對小鼠、豚鼠離體子(zi)宮呈興奮(fen)作用,對家兔子(zi)宮起收縮功效。
其煎劑腹腔(qiang)注射對小鼠各期妊(ren)娠(shen)和早期妊(ren)娠(shen)有(you)明顯的終止妊(ren)娠(shen)作用。
抗腫瘤作用。
用鼠Dalton氏淋巴腹(fu)水瘤(liu)細胞進行組織培養(yang)及在(zai)體實驗,姜黃醇提物能抑制癌(ai)細胞生(sheng)長。在(zai)0.4mg/ml時(shi)能(neng)抑制(zhi)中國倉鼠(shu)卵巢細胞生長,并對淋巴細胞和(he)Dalton氏淋巴細胞(bao)具(ju)有細胞(bao)毒性作用,并能(neng)減少(shao)動物腫瘤的生長,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姜黃(huang)素。
光效應作用。
姜黃素在通常情況下殺菌能力較弱,但當給于光照射時,微克量的姜黃素就顯示出很強的光毒性反應。革蘭氏陰性菌對于姜黃素光毒性的抵抗力比革蘭氏陽性強。姜黃素的這種光毒性只有在有氧情況下才能產生。因此姜黃素可能作為一種光敏化藥物應用于牛皮癬、癌癥、細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光療。姜黃素還能對易光解的藥物起穩定的作用。如對硝苯吡啶的光穩定作用特別強,使它半衰期延長6倍,可(ke)增強其療效。
用于風濕臂痛。
本品辛溫而兼苦,能外散(san)風(feng)寒濕邪,內行(xing)氣血,通(tong)經止(zhi)痛(tong)。尤長于行(xing)肢(zhi)臂而除痹痛(tong)。常配羌活、防風(feng)、當(dang)歸等(deng)祛風(feng)濕活血之品同用(yong)。
其他。
姜黃(huang)素尚有(you)較強的(de)抗(kang)氧(yang)化、抗(kang)突變、抗(kang)腫瘤作用,以及抗(kang)微生物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膽囊(nang)炎和膽石癥。
2、治療頸椎病和(he)肩周(zhou)炎的肩臂酸(suan)痛。
3、治療痛經,經行(xing)不暢。
(二)姜黃的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溫。
①《唐本草》:"味(wei)辛苦,大寒,無毒。"
②《本草拾遺》:"味(wei)辛,溫,無(wu)毒。"
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無毒。"
④《東醫寶鑒》:"性熱,味辛(xin)苦,無(wu)毒。"
【歸經】入脾、肝(gan)經。
①《綱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ru)足太陰、厥陰。"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qi),通經,止痛(tong)。治心腹(fu)痞滿脹(zhang)痛(tong),臂痛(tong),癥瘕,婦女(nv)血瘀經閉,產后瘀停腹(fu)痛(tong),跌撲損(sun)傷,癰腫。
用于(yu)氣(qi)滯血瘀的胸腹痛、痛經及肢體疼痛,常配元胡(hu)、香附(fu)。
①《唐本草》:"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gong)力烈于郁金。"
②《日華子本草》:"治(zhi)癥瘕血塊,癰腫,通月經(jing),治(zhi)跌撲瘀(yu)血,消腫毒(du);止暴風(feng)痛(tong)冷氣,下食。"
③《本草圖經》:"治氣(qi)脹(zhang)及產后敗血攻心。"
④《綱目》:"治風痹臂(bei)痛。"
⑤《本草正》:"除心(xin)腹氣結氣脹,冷氣食積疼痛(tong)。"
⑥《本草述》:"治氣證(zheng)痞(pi)證(zheng),脹滿喘噎,胃(wei)脘(wan)痛(tong),腹(fu)脅肩背及臂痛(tong),痹,疝。"
⑦《醫林纂要》:"治四(si)肢(zhi)之風寒濕痹。"
⑧《現代實用中藥》:"為芳香健(jian)胃藥,有利膽道及肝臟之消毒(du)作(zuo)用(yong)(yong)。用(yong)(yong)于黃疸,胸滿痞悶疼痛。又為止(zhi)血(xue)(xue)劑,治吐(tu)血(xue)(xue)、衄血(xue)(xue)、尿血(xue)(xue),并(bing)治痔(zhi)疾(ji)。外(wai)用(yong)(yong)于膿腫(zhong)創(chuang)傷。"
姜黃的做法大全
姜黃炒海鮮飯
材料:
干貝6粒,鮮(xian)蝦100g,青魚(yu)肉100g,洋蔥半個,隔夜米飯500g,姜(jiang)黃粉6—10g,鹽適量(liang)。
做法:
(1)食(shi)材的(de)準備。
(2)干貝用溫(wen)水浸泡至(zhi)軟。
(3)蝦挑(tiao)去腸泥去皮。
(4)青魚洗凈切(qie)片(pian)、洋蔥切(qie)絲/塊、干貝切(qie)丁、蝦去皮(pi)留(liu)尾。
(5)鍋上(shang)火(huo)加底(di)油15g爆香洋蔥。
(6)然后(hou)將(jiang)魚片、干貝丁(ding)、蝦(xia)一起續入。
(7)翻炒(chao)勻(yun)至蝦變色(se)。
(8)盛(sheng)出備用。
(9)重新置鍋(guo),加入底油20g把米飯續(xu)入。
(10)小(xiao)火翻炒待米(mi)飯沒有硬塊均勻(yun)后加入(ru)姜黃粉(fen)翻炒均勻(yun)。
(11)然后(hou)將炒好的海魚和洋蔥一起(qi)續入米飯。
(12)繼續翻炒待(dai)均(jun)勻后加(jia)入適量的鹽即(ji)成。
姜黃苦豆子花卷
材料:
中筋面粉(250克),黃豆粉(fen)(6克),細(xi)砂糖(25克),姜黃(適量),苦(ku)豆子(適量),色拉油(you)(適量),酵(jiao)母(mu)(3克),泡打粉(4克(ke)),水(110克)。
做法:
(1)將面粉(fen)、黃豆粉(fen)、細砂糖、酵母、泡打(da)粉(fen)混合,緩緩加入水,拌成雪花狀。
(2)整(zheng)理成面團,蓋上(shang)濕布,醒40分(fen)鐘(夏天15分(fen)鐘)。
(3)將醒(xing)好的面團(tuan)先搟成(cheng)長方形,先刷(shua)上一層油。
(4)依次(ci)撒上(shang)姜黃(huang)粉。
(5)撒上苦豆粉。
(6)將(jiang)面(mian)皮卷起成長條,然后切成大小相仿(fang)的(de)劑。
(7)用筷子(zi)在(zai)面(mian)劑(ji)中(zhong)間壓一道。
(8)沿著折(zhe)線向(xiang)上折(zhe)起,再向(xiang)后翻,捏(nie)合即成花卷坯。
(9)蒸鍋(guo)內燒開水后放入花卷坯,蒸15分鐘(zhong),蒸好后關火(huo),過(guo)一分鐘(zhong)再(zai)緩緩開蓋,以防回陷。
姜黃瘦肉湯
原料:
鮮姜黃20克(ke),瘦肉100克,鹽(yan)少許。
做法:
先將姜黃洗凈切成小片,備用。瘦肉洗凈切成小塊,兩味共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小火燉至肉爛。以少量鹽調味。食肉飲湯。
藥膳功效:
本品適(shi)用(yong)于經(jing)閉或產(chan)后腹痛,尿毒癥氣機逆亂,惡心頭(tou)暈,腹脹便閉等瘟。
橘絡姜黃湯
原料:
橘絡6克,姜黃15克(ke)。
做法:
先(xian)將橘絡、姜黃用(yong)清水(shui)(shui)洗凈。一(yi)(yi)同(tong)放(fang)入(ru)鍋中(zhong),加入(ru)適(shi)量清水(shui)(shui),以慢火煮一(yi)(yi)小時,飲(yin)湯。
藥膳功效:
本品有化痰降脂活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