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葫蘆制作技藝(天津葫蘆制作技藝),編號:Ⅷ-265
(1)批次/類(lei)型:2021年(第五(wu)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di)區或單位(wei):天(tian)津(jin)市寶坻區
2、葫蘆制作技藝(文水葫蘆制作技藝),編號:Ⅷ-265
(1)批(pi)次(ci)/類型:2021年(第(di)五批(pi)),新增項(xiang)目(mu)
(2)申報地(di)區或(huo)單位(wei):山西省呂梁(liang)市文(wen)水縣
天津葫蘆制作(zuo)技藝是國(guo)家級非物質文(wen)化遺產,起源(yuan)(yuan)于清光緒(xu)年間,創始人趙錫(xi)榮。歷(li)經百余年的(de)傳(chuan)承與發展(zhan),形成了源(yuan)(yuan)遠流長的(de)葫蘆文(wen)化,成為中華民族文(wen)化的(de)重要組成部分(fen)。
文(wen)水(shui)(shui)葫蘆制作技藝源遠流長。烙畫(hua)葫蘆,是(shi)流傳于文(wen)水(shui)(shui)縣吳村(cun)一帶的民(min)間工藝,以(yi)(yi)葫蘆為載體,以(yi)(yi)烙刻為手(shou)段,輔以(yi)(yi)針刻、彩繪、鏤空、浮雕等工藝,注重“意在筆(bi)(bi)(bi)先、落(luo)筆(bi)(bi)(bi)成形”,突出“以(yi)(yi)鐵為筆(bi)(bi)(bi),以(yi)(yi)火為墨(mo)”的藝術特征,應用(yong)勾、勒、點(dian)、染、擦、白描等手(shou)法(fa),可以(yi)(yi)烙出豐富的層次(ci)與(yu)色調,能(neng)保持(chi)中國傳統(tong)繪畫(hua)的民(min)族風格,達到藝術和自然生(sheng)物的完美結合(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