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酥(su)燒餅(bing)據說(shuo),已有150多年(nian)的歷(li)史了。
清(qing)道光年間(1821—1850年),有一個姓宋的孤(gu)身老人,在文廟大(da)門西(xi)側,以(yi)賣(mai)油酥(su)燒餅為生。
后來,老(lao)人(ren)收山東人(ren)薛延年(nian)為徒(tu)。
薛(xue)延年手(shou)藝學成之后(hou),傳子(zi)傳女收(shou)學徒,以后(hou)更(geng)是代代相傳,于是會做油酥燒(shao)餅的(de)人越(yue)來越(yue)多(duo),也越(yue)來越(yue)有名氣。
蒙城油(you)酥(su)燒餅選料非常精(jing)良,制(zhi)作非常考(kao)究(jiu)。面粉要上等精(jing)白面粉,豬(zhu)油(you)要上等豬(zhu)板(ban)膘油(you)。食(shi)鹽、大蔥、麻油(you)、芝麻等佐料也(ye)要最好的。
面(mian)要和得(de)不軟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pei)都有嚴格的標(biao)準(當然也得(de)要根據季節氣候的不同適(shi)當調整)。
制作(zuo)時,餅(bing)(bing)坯要拉得(de)長,搟得(de)薄,餡要抹得(de)均勻、適(shi)度。爐(lu)火、爐(lu)壁(bi)(bi)的溫度要控制好,爐(lu)壁(bi)(bi)太(tai)熱或太(tai)涼,生(sheng)燒(shao)餅(bing)(bing)都貼不上,會“落爐(lu)”。
烤的時候(hou)(hou)(hou),更要控制(zhi)好火候(hou)(hou)(hou),火候(hou)(hou)(hou)不到,燒(shao)餅不熟不酥;火候(hou)(hou)(hou)過(guo)了,又會焦糊。
往爐壁(bi)(bi)上貼(tie)生燒餅(bing)(bing)或鏟(chan)子和火剪(jian)從爐壁(bi)(bi)上鏟(chan)下已(yi)烤好的(de)燒餅(bing)(bing)看似(si)簡單,其實不(bu)易。特別(bie)是烤好的(de)燒餅(bing)(bing)用(yong)火剪(jian)從中一挑(tiao)(tiao),力(li)度(du)大小有講究,力(li)度(du)小了挑(tiao)(tiao)不(bu)開,燒餅(bing)(bing)會酥得不(bu)夠;力(li)度(du)大了,就有可(ke)能把整個燒餅(bing)(bing)挑(tiao)(tiao)碎。
小小的油酥燒餅,其(qi)中所包(bao)含的技藝和艱辛,恐(kong)怕不是局外人(ren)所能(neng)完全領會的。
萬里到安(an)徽任(ren)省委書(shu)記后,有一次(ci)來蒙城(cheng)視(shi)察工作(zuo),住在縣(xian)委招待所。
縣(xian)里(li)領導(dao)請劉杰民、劉志(zhi)(zhi)民師徒倆(lia)精心地做(zuo)了(le)油(you)酥燒餅招待(dai)萬(wan)里(li)同志(zhi)(zhi)。他(ta)吃了(le)以后贊不絕口。
沒過多久,劉志民就被調到(dao)了合肥稻香樓賓館(guan)(guan),專門做油酥燒餅。這以后,下榻稻香樓賓館(guan)(guan)的貴賓吃了劉志民做的油酥燒餅都說好。
一時(shi),油(you)酥燒(shao)(shao)餅成(cheng)了稻香樓賓館的(de)名(ming)吃,蒙(meng)城油(you)酥燒(shao)(shao)餅蜚聲海(hai)內(nei)外。
為(wei)了滿(man)足供應(ying),劉志(zhi)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di)。后(hou)來(lai),年齡大(da)了,他也就改做管(guan)理工作,一般不再親自做了。
聽(ting)經常出差的同志說,在外地往(wang)(wang)往(wang)(wang)也(ye)能吃到油酥(su)燒餅,問(wen)問(wen)賣者,有的說是(shi)蒙(meng)城人,有的說手(shou)藝(yi)是(shi)跟蒙(meng)城人學(xue)的,然而吃起來卻覺(jue)得并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wai)地(di)來(lai)蒙的(de)人,就餐時往往會點名(ming)要吃蒙城油酥燒餅。
有的(de)賓館飯(fan)店可以(yi)自己做。有的(de)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場上去買。
蒙城市場上賣油(you)酥燒(shao)餅的不少(shao)。
郵電(dian)局(ju)附近(jin)的一個(ge)叫(jiao)薛(xue)素平(女),縣行(xing)政服務(wu)中(zhong)心東(dong)巷子里邊的一個(ge)叫(jiao)薛(xue)聚財。他們都(dou)是薛(xue)家的第三代(dai)。
劉杰(jie)民按薛(xue)(xue)家算,也是第(di)三代(已(yi)去(qu)世)。不(bu)少(shao)薛(xue)(xue)氏后人到外地(di)經營(ying)去(qu)了(le)。劉杰(jie)民的后人,已(yi)無人以此為業了(le)。
薛(xue)氏油酥(su)燒(shao)餅已被列(lie)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曾(ceng)在中央二套、四套節(jie)目中報道,薛(xue)氏油酥(su)燒(shao)餅從地方的名吃已聞名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