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shi)用菌(jun)栽培技術食(shi)用菌(jun)種(zhong)植 三種(zhong)微生物的培養方法(fa)介紹
食用菌栽培技術有哪三種基本方法
微生物(wu)的(de)培養方(fang)法有三種,即純培養法、選擇性培養法和(he)優勢培養法。
一、 菌種制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制作的工藝流程:培養料的貯備(bei)和預處(chu)理-------容器、工具的洗滌------配料、培(pei)養(yang)基制(zhi)作------滅菌------冷(leng)卻------接種------培養-------貯存
2、 基本設施:①廠(chang)房(fang)、②原料(liao)庫(ku)、③原料(liao)預處理場地、④洗(xi)滌(di)室(shi)、⑤配料(liao)室(shi)、⑥滅菌室(shi)、⑦接種室(shi)、⑧化驗(yan)室(shi)、⑨培養(yang)室(shi)、⑩貯(zhu)存室(shi)
二、 純種分離
菌(jun)種的分(fen)離方(fang)法(fa)主(zhu)要有:孢子(zi)分(fen)離法(fa)、組織分(fen)離法(fa)、基內(nei)菌(jun)絲分(fen)離法(fa)和土(tu)中菌(jun)絲分(fen)離法(fa)。
1、 孢子(zi)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于(yu)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wei)避(bi)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xu)采用(yong)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yong)于(yu)雜(za)交育種的研究。
(1)種(zhong)菇的選擇和(he)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準: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后,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pao)消毒2-3分鐘(zhong),然后用無菌水(shui)漂洗3次,以(yi)洗除表面附著的藥物,最后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ping)菇可用75%酒(jiu)精進行(xing)表(biao)面消毒。
(2)多孢分離(li)法(fa)
①整菇播(bo)種法、②鉤懸法、③貼附法、④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孢子印分(fen)離法、⑥空中(zhong)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zi)分離法
一般采(cai)用方法:平板(ban)稀釋(shi)法、連續稀釋(shi)法、毛細(xi)管法等(deng)。
2、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
(2) 菌(jun)核分離(li)法
(3) 菌(jun)索分(fen)離法:對(dui)一些不(bu)易找到子(zi)實(shi)體及(ji)菌(jun)核的(de)菌(jun)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于子(zi)實體(ti)只有在(zai)特定的季節下(xia)出現,平(ping)時不易采到,或子(zi)實體(ti)小(xiao)而薄或呈(cheng)膠質狀態
(1)菇木(mu)(或耳木(mu))分離法(fa)在(zai)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代料基質分離(li)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后用75%酒精(jing)將培(pei)養袋進(jin)行消(xiao)毒后,在培(pei)養料下1.5cm處挑取(qu)0.3cm的(de)培(pei)養(yang)料小方(fang)塊(kuai)組(zu)織(zhi),接入試管培(pei)養(yang)基(ji)的(de)中央,置(zhi)于(yu)恒溫下培(pei)養(yang)。
3、 土中(zhong)菌(jun)絲分離法:用于采(cai)集生長在土中(zhong)的菇類菌(jun)絲體(ti)
三、制種技術
采(cai)用孢子分(fen)(fen)離(li)、組織分(fen)(fen)離(li)和基內菌(jun)絲分(fen)(fen)離(li)等(deng)方(fang)法分(fen)(fen)離(li)培養而獲得(de)的純(chun)菌(jun)絲,經過原種(zhong)的擴(kuo)大培養和母(mu)種(zhong)、栽培種(zhong)的制作,即可(ke)作為(wei)食用菌(jun)生產(chan)用的菌(jun)種(zhong)。
1、菌種的類型母種、原種、生產種
2、培(pei)養(yang)基的種類天(tian)然(ran)培(pei)養(yang)基、合成培(pei)養(yang)基、半合成培(pei)養(yang)基
3、原種制作從擔(dan)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jie)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mu)種及生(sheng)產種制(zhi)(zhi)作將原(yuan)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fen)、草、木屑、棉籽殼或(huo)麥粒(li)等原(yuan)料配制(zhi)(zhi)成(cheng)(cheng)的(de)培養基上,而制(zhi)(zhi)成(cheng)(cheng)的(de)菌種稱(cheng)母(mu)種。將母(mu)種再擴大繁(fan)殖制(zhi)(zhi)成(cheng)(cheng)的(de)菌種,稱(cheng)栽(zai)培種或(huo)生(sheng)產種。
5、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瓊脂培養基采用1.05kg/cm2壓力,溫(wen)度(du)121℃,滅菌45-60分(fen)鐘;母(mu)種和栽培(pei)種固體培(pei)養(yang)基(ji)采用1.2-1.5kg/cm2壓力,溫度(du)123-129℃,滅菌1-1.5小時。
(2)常壓蒸汽滅(mie)菌
6、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du)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he)熏蒸法
(2)紫外線(xian)消毒:
(3)石(shi)碳酸滅菌
7、接種(zhong):在無菌條件(jian)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jie)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pei)養基上,稱為接(jie)種。
8、菌種(zhong)培養
(1)原種培養
接種后的試管原種,置于25℃左(zuo)右的恒溫箱中培(pei)養,經過(guo)2-3天即可檢查生長(chang)情況,純潔(jie)菌種經過7-15天的培養,原(yuan)種菌(jun)絲即可長滿(man)斜(xie)面培養基。
(2)母種(zhong)及栽培種(zhong)培養(yang)
栽培種接種后置于25℃左右的培(pei)養(yang)(yang)室內培(pei)養(yang)(yang)。當菌種瓶(ping)中菌絲體伸入培(pei)養(yang)(yang)基的1/3時,培養室內的(de)溫度可降低(di)2-3℃,以避免菌絲(si)生長代謝(xie)加強,料溫上升而引起高溫障礙。培養室(shi)內保持60-70%的空氣相對濕(shi)度。一般經過20-40天的培養,菌絲即(ji)可擴(kuo)散(san)生長到(dao)整個(ge)培養基,再經過7-10天即可培養出優質的菌種(zhong)。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菌種保藏(zang)方(fang)法菌種保藏(zang)的(de)基本手段是采用低(di)溫、冷(leng)凍、干燥(zao)、減少供氧量等方(fang)法,終止其(qi)繁殖(zhi),降低(di)其(qi)代謝(xie)強(qiang)度,使之處于休眠狀(zhuang)態。
(1) 斜(xie)面低溫保(bao)藏法:保(bao)藏時間不長。
(2) 液體石蠟保藏法:保藏期限可達3-5年。
(3) 濾紙保藏法:保藏期限可達2-5年。
(4)真空冷(leng)凍(dong)干(gan)燥保藏法:保存(cun)時(shi)間可達數(shu)年
(5)液(ye)態氮(dan)超低(di)溫保藏法:近年(nian)國(guo)際流行的新技術。
2、菌(jun)種(zhong)復(fu)壯(zhuang)技(ji)術提純復(fu)壯(zhuang)。主(zhu)要有組織(zhi)分離(li)法(fa)及菌(jun)絲體復(fu)壯(zhuang)的方法(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