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隸屬 | 院校特性 | 所屬大學 |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人民大學 |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清華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院 | 北京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 | 中國科學院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 | 天津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 | 天津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天津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遼寧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 | 遼寧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東北大學 |
吉林大學研究生院 | 吉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吉林大學 |
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 吉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東北師范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 黑龍江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 | 黑龍江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研究生院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上海交通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華東理工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華東師范大學 |
海軍軍醫大學研究生院 | 上海 | 解放軍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海軍軍醫大學 |
南京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東南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京理工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礦業大學 |
河海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河海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京農業大學 |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 | 浙江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浙江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 安徽 | 中國科學院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廈門大學研究生院 | 福建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廈門大學 |
山東大學研究生院 | 山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山東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研究生院 | 山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 | 湖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湖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 | 湖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 | 湖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研究生院 | 湖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南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湖南 | 解放軍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國防科技大學 |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 | 廣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廣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華南理工大學 |
肇慶學院研究生院 | 廣東 | 廣東省教育廳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肇慶學院 |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 | 重慶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重慶大學 |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 | 四川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 四川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四川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電子科技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 陜西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 陜西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陜西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陜西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空軍軍醫大學研究生院 | 陜西 | 解放軍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空軍軍醫大學 |
蘭州大學研究生院 | 甘肅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蘭州大學 |
院校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隸屬 | 院校特性 |
北京大學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清華大學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開大學 | 天津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天津大學 | 天津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東北大學 | 遼寧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吉林大學 | 吉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復旦大學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同濟大學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南京大學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東南大學 | 江蘇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浙江大學 | 浙江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中國科學院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廈門大學 | 福建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山東大學 | 山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武漢大學 | 湖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湖南大學 | 湖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南大學 | 湖南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山大學 | 廣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重慶大學 | 重慶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四川大學 | 四川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蘭州大學 | 甘肅 | 教育部 | “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一、考研國家線
考(kao)(kao)研國(guo)(guo)(guo)家(jia)線(xian)(xian)(xian)即(ji)全國(guo)(guo)(guo)碩(shuo)士研究生進入復(fu)試(shi)的(de)基本分(fen)數要(yao)求,是(shi)基礎(chu)分(fen)數線(xian)(xian)(xian),過(guo)了這(zhe)條線(xian)(xian)(xian)才能參(can)加考(kao)(kao)研復(fu)試(shi) 考(kao)(kao)研國(guo)(guo)(guo)家(jia)線(xian)(xian)(xian)劃分(fen)為 A、B 兩類(lei),A 類(lei)分(fen)數線(xian)(xian)(xian)最 高(gao),其(qi)次是(shi) B 類(lei)地區。國(guo)(guo)(guo)家(jia)按照一類(lei)、二(er)類(lei)確定考(kao)(kao)生參(can)加復(fu)試(shi)基本分(fen)數要(yao)求,一般相差 2—10 分(fen)。 如(ru)果(guo)考(kao)(kao)生成(cheng)績有(you)一科或(huo)者(zhe)總分(fen)不過(guo)國(guo)(guo)(guo)家(jia)線(xian)(xian)(xian),那么就(jiu)意味(wei)著此次考(kao)(kao)研失敗,也沒有(you)機(ji)會參(can)加調劑(ji)(ji)。但是(shi),如(ru)果(guo)報一區的(de)考(kao)(kao)生單科或(huo)者(zhe)總分(fen)沒過(guo)一區的(de)分(fen)數線(xian)(xian)(xian),但是(shi)過(guo)了二(er)區國(guo)(guo)(guo)家(jia)線(xian)(xian)(xian),就(jiu)有(you)機(ji)會參(can)加二(er)區招生單位的(de)調劑(ji)(ji)。
二、考研院校線
院(yuan)(yuan)校線(xian)是復(fu)試(shi)(shi)資格(ge)線(xian),院(yuan)(yuan)校線(xian)決(jue)定(ding)(ding)能否進復(fu)試(shi)(shi),國(guo)(guo)(guo)家線(xian)決(jue)定(ding)(ding)能否讀研。這(zhe)個具體要(yao)看院(yuan)(yuan)校的(de)(de)情況哦(e)~ 通(tong)過(guo)了國(guo)(guo)(guo)家線(xian)且通(tong)過(guo)院(yuan)(yuan)校線(xian)的(de)(de)考生就可(ke)以好好準(zhun)備復(fu)試(shi)(shi),但(dan)如果通(tong)過(guo)了國(guo)(guo)(guo)家線(xian)未通(tong)過(guo)院(yuan)(yuan)校線(xian)的(de)(de)考生則需(xu)要(yao)聯系調劑。
三、考研自劃線
各招生單位在國家線(xian)(xian)的基礎上根據本校(xiao)相關專業生源余缺確定的復試資格線(xian)(xian),一般學校(xiao)直接采用國家線(xian)(xian)。另教育部批準(zhun)34所院校(xiao)可(ke)以自(zi)主確定分數線(xian)(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