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柱五角瓜參
學名:Pentacta quadrangularis
地理分(fen)布:在(zai)我國主要產于(yu)福建、廣東沿岸、臺灣海峽、海南、南沙群(qun)島。
食用質量(liang):體壁硬,食用質量(liang)較(jiao)差(cha)。
2、裸五角瓜參
學名:Pentacta inornata
地理分布:我國主要產于山東青島、浙江嵊泗列島、福建廈門、東山。
食用質(zhi)量:體壁較(jiao)硬,食用質(zhi)量較(jiao)差。
3、瘤五角瓜參
學名:Pentacta anceps
形態特(te)征和地理分(fen)布:我國主要產(chan)于福建、廣東、臺(tai)灣海峽、南沙群島。
食用質(zhi)量(liang):體壁較硬,食用質(zhi)量(liang)較差。
4、日本五角瓜參
學名:Pentacta nipponensis
地理分(fen)布:分(fen)布于日本以及(ji)中(zhong)國大陸的浙江到福建等(deng)地,主要棲(qi)息(xi)于潮間(jian)帶石下或石縫內,該(gai)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三崎。
食(shi)用質(zhi)量:體壁堅硬而且粗糙,食(shi)用質(zhi)量較差。
研究標本最大者80mm×14mm,最小者30mm×8mm。體(ti)呈方柱形,前端(duan)明顯(xian)為5角柱形(xing),腹面(mian)中央(yang)顯著,當(dang)觸(chu)手收縮口(kou)封閉時,口(kou)周圍有4個或5個(ge)瓣狀突起。背面(mian)疣足小,沿身(shen)體背側步帶和(he)腹側步帶交互(hu)排列為兩行,各疣足被一(yi)組鈣質突出物所包圍,中央(yang)穿(chuan)出一(yi)個(ge)管足,管足收(shou)縮時則留一(yi)小洞。腹面(mian)管足沿著(zhu)3個步(bu)帶排列,每帶各有(you)管足3行(xing)。所(suo)有(you)間步帶裸出,不具疣足,而且(qie)色澤顯(xian)然較深(shen)。口端位,具觸手(shou)10個,腹面2個顯然較小(xiao)。臟門周圍有5個小齒。波里氏囊和(he)石管均(jun)為1個。體(ti)壁堅硬而且粗糙,包含骨片很(hen)多。形(xing)式有小的(de)(de)網狀(zhuang)(zhuang)皿形(xing)體(ti),有瘤扣(kou)狀(zhuang)(zhuang)體(ti)和大的(de)(de)穿孔板(ban)。此外管(guan)足內有支持(chi)桿狀(zhuang)(zhuang)體(ti)和明顯的(de)(de)端板(ban)。酒(jiu)精標本(ben)灰褐色,各間步(bu)帶的(de)(de)色澤明顯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