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shang)海徐(xu)家匯源(yuan)景(jing)區(qu)是一(yi)個(ge)集歷史建筑(zhu)、宗教(jiao)、文化、教(jiao)育(yu)等多個(ge)方(fang)面(mian)為一(yi)體的綜合(he)人(ren)(ren)文景(jing)區(qu),也是上(shang)海的一(yi)個(ge)開放型都(dou)市旅游(you)景(jing)區(qu)。在上(shang)海中心城區(qu)西(xi)南(nan),有一(yi)處百年文化建筑(zhu)群(qun),這里見了國人(ren)(ren)“最早看西(xi)方(fang)”,蘊育(yu)了近現代上(shang)海乃至中國科學文明發展,策源(yuan)了海派(pai)文化,這就是人(ren)(ren)文集聚,史跡薈萃(cui)、商貿繁榮、交通(tong)和暢的徐(xu)家匯。歲月變遷,光陰荏苒,尋(xun)源(yuan)海派(pai)文化,領悟(wu)上(shang)海精神,徐(xu)家匯源(yuan)無疑是最適合(he)不過的地(di)方(fang)。
徐匯公學由天主教傳教士南格祿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創辦,因開辦時奉圣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為主保,故早期稱圣依納爵公學。又因地處徐(xu)家匯(hui),故亦(yi)謂徐(xu)家匯(hui)公學,簡(jian)稱徐(xu)匯(hui)公學,法文(wen)為“COLLèGE ST-IGNACE ZI-KA-WEI”,是天主(zhu)教在中國創辦較早的教會學校之一。1932年(nian)改名為上海(hai)市私立徐匯(hui)中學,仍由天主教會主辦;1953年(nian)改為公(gong)立學校,更名為上海(hai)市徐匯(hui)中學。
圣母院由耶穌會傳教士薛孔昭發起,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青浦橫塘開始建立。同治(zhi)三年(nian)(1864年(nian))遷至徐(xu)家(jia)匯附(fu)近王家(jia)堂。同治(zhi)七年(nian)(1868年(nian)),拯亡(wang)會、獻(xian)堂會等陸續在徐(xu)家(jia)匯耶穌會住院附(fu)近建立修(xiu)院,總名(ming)徐(xu)家(jia)匯圣母院。原(yuan)址宏(hong)大(da),現(xian)大(da)樓建于1926年,為原(yuan)徐家匯(hui)圣母院僅存的主體部分(fen)。建筑(zhu)為歐式建筑(zhu)風格,五層鋼筋混凝(ning)土結構(gou)。上世紀(ji)末(mo)修女(nv)遷至浦東(dong)唐墓橋天主堂后,大(da)樓出租,現(xian)為上海老(lao)站(zhan)餐(can)館租賃使用,收藏二列(lie)火車(che)(che)車(che)(che)廂,一輛由(you)德國漢諾(nuo)威車(che)(che)輛廠(chang)于1899年制造;另一輛由(you)俄國葉卡捷琳車(che)(che)輛廠(chang)于1919年制造。
衡山路811號,稱百代小樓。建于民國十年(1921年),是一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三層小紅樓。這里是東方百代唱片公司的舊址、中國唱片的誕生地。小(xiao)紅(hong)(hong)(hong)樓坐南朝(chao)北,是三(san)層(ceng)磚混結構的建(jian)筑。精致的紅(hong)(hong)(hong)平瓦陡坡屋面,四側屋面均開(kai)有(you)“老虎窗”,絳紅(hong)(hong)(hong)色木構架外(wai)露,立面以(yi)紅(hong)(hong)(hong)磚清水墻面為主,間以(yi)白(bai)色粉刷,顯得輕盈靈動。二層設(she)有(you)陽臺(tai),底層設(she)置敞廊,采(cai)用愛奧尼雙柱(zhu),白色(se)混凝土(tu)寶(bao)瓶欄桿,且飾有(you)常春藤(teng)石瓶。地(di)中海(hai)式的門(men)窗被漆成黑色(se),窄而深,顯示(shi)出典型的法(fa)蘭西建筑風格。樓(lou)后辟有(you)涼院(yuan),圍(wei)以天竺,院(yuan)中一(yi)株(zhu)水(shui)杉顯得蒼翠挺(ting)拔,使得小樓(lou)在(zai)綠(lv)色(se)掩映(ying)中更加(jia)精巧可愛。這(zhe)幢外(wai)表光(guang)鮮的小樓(lou)有著同樣顯赫的家(jia)世。八(ba)十多年前(qian),百(bai)(bai)代公司購買了這(zhe)塊土地,并(bing)在(zai)其上筑以(yi)小樓(lou)。從此,這(zhe)里就(jiu)開始流(liu)淌樂聲。不(bu)久之后,中(zhong)國唱片廠又在(zai)此誕生(sheng)。百(bai)(bai)代小樓(lou)的美麗(li)和其高貴氣質不(bu)止來自它(ta)的外(wai)表,更緣于其歷史的積淀。
1號(hao)線(xian)(xian)、9號(hao)線(xian)(xian)徐家匯站。
1、44路(lu)、93路(lu)、548路(lu)、572路(lu)、572路(lu)區間(jian)、830路(lu)、836路(lu)、855路(lu)、958路(lu)、大(da)橋六線、虹橋路(lu)恭城路(lu)站。
2、205路(lu)、754路(lu)、830路(lu)、920路(lu)、南丹路(lu)文定路(lu)站。
3、56路、342路、南丹東路漕(cao)溪北路站。
4、42路(lu)(lu)、43路(lu)(lu)、50路(lu)(lu)、167路(lu)(lu)、205路(lu)(lu)、303路(lu)(lu)、732路(lu)(lu)、816路(lu)(lu)、824路(lu)(lu)、830路(lu)(lu)、920路(lu)(lu)、926路(lu)(lu)、946路(lu)(lu)、957路(lu)(lu)徐家匯站(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