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上海地區歷史發展的博物館,創建于1983年,原名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改為現館名。上海歷史博物館現建筑原為上海跑馬總會大樓,解放后相繼被用作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該項目由東樓、西樓及庭院組成。東樓設基本陳列展廳,西樓設特展廳、口述歷史廳及公共教育、觀眾服務區。
  • 中文名: 上海歷(li)史博物館(guan)
  • 地址: 上海市黃(huang)浦區南京西路325號
  • 開放時間: 08:00~21:30
  • 建議游玩時間: 1小(xiao)時
  • 博物館等級: 國家二級(文物(wu))
附近有 229 個景點: 上海沐恩堂(1km)    上海青青旅游世界(1km)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1km)    五卅運動紀念碑(1km)    上海大世界(1km)    靜安雕塑公園(1km)    上海世博園冰雕展(1km)    上海大劇院(1km)    上海人民廣場(1km)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1km)    國際飯店(1km)    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1km)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1km)    上海金剛博物館(1km)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1km)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1km)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1km)    上海自然博物館(1km)    上海博物館(1km)    圣三一基督教堂(2km)    上海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2km)    上海人民公園(2km)    復興公園(2km)    淮海公園(2km)    南京路步行街(2km)    梅蘭芳故居(2km)    周恩來故居(2km)    上海吳江路(2km)    悅來古鎮(2km)    上海新天地(2km)    上海恒隆廣場(2km)    豫園上海灘商廈(2km)    上海南京西路(2km)    上海南京東路(2km)    上海和平飯店(2km)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2km)    沉香閣(2km)    上海電信博物館(2km)    上海郵政博物館(2km)    上海鐵路博物館(2km)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2km)    上海韜奮紀念館(2km)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2km)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2km)    上海景靈堂(3km)    上海圣母大堂(3km)    田漢文化園旅游區(3km)    上海文廟(3km)    星島湖景區(3km)    上海老街(3km)    上海玉佛寺(3km)    百樂門(3km)    上海M50創意園(3km)    上海古城公園(3km)    上海市襄陽公園(3km)    西康公園(3km)    靜安公園(3km)    外白渡橋(3km)    張愛玲故居(3km)    田子坊(3km)    上海正大廣場(3km)    上海淮海中路(3km)    上海外灘(3km)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3km)    上海外灘建筑群(3km)    上海泛洋城市度假村(3km)    上海城隍廟(3km)    上海寶華寺(3km)    上海玉佛禪寺(3km)    上海靜安寺(3km)    上海震旦博物館(3km)    歷道證券博物館(3km)    沈尹默故居(3km)    上海眼鏡博物館(3km)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3km)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3km)    上海吳昌碩紀念館(3km)    上海隧道科技館(3km)    上海豫園(3km)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3km)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3km)    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3km)    上海鴻德堂(4km)    董家渡天主堂(4km)    上海國際禮拜堂(4km)    上海市中國共產黨一大·二大·四大紀念館景區(4km)    橫門村紅樹林(4km)    上海之巔觀光廳(4km)    上海名人苑(4km)    上海音樂谷景區(4km)    老碼頭景區(4km)    上海上港郵輪城(4km)    上海蓬萊公園(4km)    巴金故居(4km)    上海四川北路(4km)    上海金茂大廈(4km)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km)    上海中心大廈(4km)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4km)    上海海洋水族館(4km)    圓明講堂(4km)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4km)    上海紡織博物館(4km)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4km)    上海三山會館(4km)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4km)    李白烈士故居(4km)    中共四大紀念館(4km)    顧正紅紀念館(4km)    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4km)    上海公安博物館(4km)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5km)    九溝風景區(5km)    閘北公園(5km)    徐家匯公園(5km)    普陀公園(5km)    宜川公園(5km)    霍山公園(5km)    魯迅故居(5km)    上海衡山路(5km)    上海甜愛路(5km)    葛山風景區(5km)    上海魯迅公園(5km)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5km)    新上海商業城(5km)    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筑(5km)    楊樹浦水廠(5km)    魯迅墓(5km)    上海中國煙草博物館(5km)    國歌展示館(5km)    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5km)    江南造船博物館(5km)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5km)    上海魯迅紀念館(5km)    杏林大觀園(6km)    世博會中國館(6km)    上海LV大廈(6km)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6km)    上海惠民公園(6km)    長海天山公園(6km)    上海中山公園(6km)    大寧靈石公園(6km)    光啟公園(6km)    東安公園(6km)    滬太公園(6km)    武寧公園(6km)    臨沂公園(6km)    濱江大道(6km)    上海和平公園(6km)    多利農莊(6km)    上海浦東濱江大道(6km)    上海世博園(6km)    上海陸家嘴(6km)    上海徐家匯(6km)    徐家匯天主堂(6km)    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6km)    上海郵政總局(6km)    徐光啟墓(6km)    上海徐家匯源景區(6km)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云航運博物館(6km)    上海楊浦法院博物館(6km)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6km)    上海市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6km)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6km)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6km)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6km)    上海小陸家嘴風景區(7km)    八一影視基地(7km)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7km)    東江(7km)    上海龍華寺(7km)    虹橋公園(7km)    江浦公園(7km)    曹楊公園(7km)    蘭溪青年公園(7km)    濟陽公園(7km)    上海體育場(7km)    龍華烈士陵園(7km)    上海美術館(7km)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7km)    龍華塔(7km)    真如寺大殿(7km)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7km)    宋慶齡墓(7km)    上海長風公園·長風海洋世界景區(7km)    上海真如寺(7km)    上海龍華古寺(7km)    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7km)    上海消防博物館(7km)    上海電影博物館(7km)    上海土山灣博物館(7km)    徐光啟紀念館(7km)    上海科技館(7km)    大華1935(8km)    七賢民俗村(8km)    明仕田園(8km)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文化館(8km)    天原公園(8km)    平涼公園(8km)    漕溪公園(8km)    海棠公園(8km)    上南公園(8km)    上海世紀公園(8km)    法善庵(8km)    上海市陶行知紀念館(8km)    復旦大學博物館(8km)    宋慶齡生平事跡陳列館(8km)    上海兒童博物館(8km)    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8km)    李小龍樂園(9km)    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9km)    水霞公園(9km)    彭浦公園(9km)    楊浦公園(9km)    黃興公園(9km)    清澗公園(9km)    上海桂林公園(9km)    上海五角場(9km)    上海理工大學印刷博物館(9km)    上海院士風采館(9km)    上海長寧民俗文化中心(10km)    嶺南公園(10km)    三泉公園(10km)    海洋銀杏林(10km)    極樂湯金沙溫泉館(10km)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10km)    上海植物園(10km)    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10km)    中國武術博物館(10km)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館藏實力

上(shang)海(hai)市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地(di)(di)志(zhi)性博物館。專門(men)收藏上(shang)海(hai)地(di)(di)方(fang)的文物標本(ben),對(dui)地(di)(di)方(fang)自然環(huan)境、資源(yuan)、社會歷史發展(zhan)和建設成就(jiu)進行研究(jiu)、陳列。臨時館址在上(shang)海(hai)市虹橋路。1984年5月(yue)開館。

該館藏(zang)品包括(kuo)前上(shang)海(hai)歷史與(yu)建設(she)博物(wu)館所存(cun)在內,總數約(yue)1.8萬件(jian)。重要藏(zang)品有七寶寺藏(zang)五代金字寫經、明徐(xu)光(guang)啟農(nong)書手稿(gao)、1893年英(ying)美公共租(zu)界劃界碑。現有陳(chen)列有出土文物(wu)、傳(chuan)世文物(wu)、近現代革命文物(wu)、文獻和租(zu)界殖民主義遺物(wu)1300余件(jian),展示上(shang)海(hai)從(cong)遠古到新中國(guo)成立的(de)歷史,介(jie)紹了上(shang)海(hai)市(shi)在長江口(kou)南(nan)岸的(de)沖積平原上(shang)伴隨大陸逐步向海(hai)面延伸的(de)過程(cheng),古代的(de)漁撈、制鹽、織布、沙船海(hai)運的(de)興(xing)起(qi),以及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de)發(fa)展。

陳列也(ye)反映了(le)鴉片戰爭后上海被(bei)辟(pi)為(wei)通商口岸,出(chu)現(xian)租界,成為(wei)冒險(xian)家的樂園,以及后來成為(wei)中國(guo)工業和工人運動(dong)中心(xin)和中國(guo)共產黨的誕生地(di)直到上海解(jie)放的革命歷史。

上(shang)(shang)(shang)海市歷史博物館(guan)藏品總(zong)數約11萬件,分十(shi)五大(da)(da)類(lei):書畫(hua)、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wen)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qian)幣、照片、剪紙、郵票(piao)、唱片和(he)(he)雜類(lei)。藏品主要(yao)來自上(shang)(shang)(shang)級(ji)部門調撥(bo)(上(shang)(shang)(shang)海市文(wen)物管理委(wei)員會(hui))、系統內(nei)其(qi)他(ta)單位移交(上(shang)(shang)(shang)海博物館(guan)等),另(ling)有市場征集、參(can)與拍賣(mai)、接受(shou)捐贈所(suo)得。重要(yao)藏品有:上(shang)(shang)(shang)海古文(wen)化(hua)遺址出(chu)土石器(qi)(qi)、陶瓷器(qi)(qi)、玉器(qi)(qi)、金銀器(qi)(qi),徐(xu)光啟墨跡(ji),珍本上(shang)(shang)(shang)海地方(fang)志,上(shang)(shang)(shang)海碑刻拓本,陳化(hua)成督造(zao)振遠將軍銅炮,太平天(tian)國大(da)(da)花(hua)錢(qian),匯豐銀行銅獅子(zi),1893年清(qing)政府和(he)(he)英美租界會(hui)同樹立的界碑,1895年道白生公司制(zhi)造(zao)清(qing)花(hua)機,吳昌碩墨跡(ji),孫(sun)中(zhong)山當選(xuan)臨時(shi)大(da)(da)總(zong)統選(xuan)票(piao),紐約版孫(sun)中(zhong)山像2元(yuan)中(zhong)心倒印四(si)方(fang)連郵票(piao),民國百子(zi)大(da)(da)禮轎等。

上(shang)海(hai)(hai)(hai)市(shi)歷(li)史(shi)(shi)(shi)博物(wu)館長時(shi)間堅持開展對上(shang)海(hai)(hai)(hai)地方(fang)文(wen)物(wu)歷(li)史(shi)(shi)(shi)、民情風(feng)俗、人文(wen)環(huan)境、城市(shi)變遷、博物(wu)館學(xue)等方(fang)面的(de)(de)(de)學(xue)術(shu)考察與(yu)研(yan)究(jiu),已逐步形成一支術(shu)有(you)專攻的(de)(de)(de)科(ke)研(yan)隊伍。建館以來,先后編輯出(chu)(chu)版了《孫(sun)中山在上(shang)海(hai)(hai)(hai)》、《文(wen)物(wu)薈萃(cui)》、《上(shang)海(hai)(hai)(hai)百(bai)(bai)年(nian)掠影(ying)》、《舊聞珍(zhen)影(ying)》、《四個(ge)月的(de)(de)(de)戰爭:“八一三”淞滬(hu)抗戰紀實》、《海(hai)(hai)(hai)上(shang)風(feng)情》、《上(shang)海(hai)(hai)(hai)歷(li)史(shi)(shi)(shi)油畫新作》、《走在歷(li)史(shi)(shi)(shi)的(de)(de)(de)記(ji)憶里:南(nan)京路1840-1950》、《20世紀初的(de)(de)(de)中國(guo)(guo)印象(xiang)》、《九府(fu)裕民-上(shang)海(hai)(hai)(hai)錢(qian)莊票圖(tu)史(shi)(shi)(shi)》、《老(lao)上(shang)海(hai)(hai)(hai)的(de)(de)(de)當(dang)鋪與(yu)當(dang)票》、《百(bai)(bai)年(nian)回望——上(shang)海(hai)(hai)(hai)外(wai)灘建筑(zhu)與(yu)景觀的(de)(de)(de)歷(li)史(shi)(shi)(shi)變遷》、《中國(guo)(guo)的(de)(de)(de)租界(jie)》、《武漢舊影(ying)》、《廈門(men)舊影(ying)》、《青島舊影(ying)》、《海(hai)(hai)(hai)上(shang)名(ming)醫—張(zhang)氏中醫世家(jia)》等著作。1998年(nian),出(chu)(chu)版了介(jie)紹上(shang)海(hai)(hai)(hai)歷(li)史(shi)(shi)(shi)文(wen)化(hua)的(de)(de)(de)多媒體光(guang)盤《上(shang)海(hai)(hai)(hai)百(bai)(bai)年(nian)》。自2002年(nian)起(qi),編輯出(chu)(chu)版《上(shang)海(hai)(hai)(hai)市(shi)歷(li)史(shi)(shi)(shi)博物(wu)館館刊》。在國(guo)(guo)內學(xue)術(shu)刊物(wu)上(shang)發表學(xue)術(shu)論文(wen)百(bai)(bai)余篇,參與(yu)上(shang)海(hai)(hai)(hai)市(shi)社會科(ke)學(xue)課題《上(shang)海(hai)(hai)(hai)通史(shi)(shi)(shi)》、《上(shang)海(hai)(hai)(hai)大辭典》等的(de)(de)(de)編輯。

歷史沿革

上(shang)海(hai)市歷(li)史博物(wu)(wu)館是(shi)綜合反(fan)映上(shang)海(hai)地方歷(li)史的地志(zhi)性博物(wu)(wu)館。上(shang)海(hai)地志(zhi)類博物(wu)(wu)館籌建(jian)工作始于上(shang)世紀(ji)五十年代的上(shang)海(hai)歷(li)史與(yu)建(jian)設博物(wu)(wu)館。

上(shang)(shang)(shang)海市(shi)(shi)(shi)文(wen)(wen)化局社會文(wen)(wen)化事業管理(li)處于1953年(nian)(nian)開(kai)始籌(chou)備上(shang)(shang)(shang)海歷史(shi)與建(jian)(jian)設博物館,由文(wen)(wen)獻博物館科編寫地(di)志提綱,并(bing)開(kai)展全市(shi)(shi)(shi)文(wen)(wen)物資料的采訪征(zheng)(zheng)集。1954年(nian)(nian)11月,上(shang)(shang)(shang)海市(shi)(shi)(shi)正式(shi)成(cheng)立(li)“上(shang)(shang)(shang)海歷史(shi)與建(jian)(jian)設博物館籌(chou)備處”。1956年(nian)(nian),籌(chou)備處借用(yong)虎丘路前亞洲(zhou)文(wen)(wen)會部(bu)分(fen)(fen)會址(zhi)著手地(di)志博物館籌(chou)建(jian)(jian),按總(zong)體設計(ji),分(fen)(fen):鴉(ya)片戰爭(zheng)前歷史(shi)時(shi)期、舊民(min)主(zhu)主(zhu)義革命時(shi)期、新(xin)民(min)主(zhu)主(zhu)義革命時(shi)期、社會主(zhu)義建(jian)(jian)設時(shi)期等,編列征(zheng)(zheng)集提綱和陳(chen)列方案(an),開(kai)展采訪征(zheng)(zheng)集活(huo)動。1957年(nian)(nian),借用(yong)文(wen)(wen)化廣場露臺下基址(zhi),改(gai)建(jian)(jian)成(cheng)約3700平方米的陳(chen)列室。1959年(nian)(nian)5月因故(gu)中止籌(chou)備工(gong)作(zuo),所藏文(wen)(wen)物、文(wen)(wen)獻等分(fen)(fen)別移交上(shang)(shang)(shang)海市(shi)(shi)(shi)文(wen)(wen)物保管委(wei)員會、上(shang)(shang)(shang)海博物館等機構。

1961年(nian),上(shang)海市(shi)文(wen)(wen)物(wu)(wu)保管委員會增設(she)上(shang)海歷(li)史(shi)研究部(bu),下(xia)設(she)研究組、清理(li)發(fa)掘組,繼續(xu)為(wei)地志博(bo)物(wu)(wu)館(guan)的基本陳列規(gui)劃(hua)方案,分別用專題展(zhan)(zhan)覽的形(xing)式(shi),在上(shang)海博(bo)物(wu)(wu)館(guan)、上(shang)海圖(tu)書館(guan)籌(chou)備或(huo)展(zhan)(zhan)出(chu)。展(zhan)(zhan)覽主要有:《上(shang)海社會生活今昔對比文(wen)(wen)獻(xian)圖(tu)影(ying)展(zhan)(zhan)覽》(1962年(nian))、《長江水文(wen)(wen)考(kao)古展(zhan)(zhan)覽(上(shang)海部(bu)分)》(1977年(nian))、《上(shang)海地方歷(li)史(shi)文(wen)(wen)物(wu)(wu)文(wen)(wen)獻(xian)展(zhan)(zhan)覽》(1977年(nian))、《辛亥(hai)革命在上(shang)海》(1981年(nian))等。同時(shi),經鑒定、整(zheng)理(li),出(chu)版(ban)或(huo)印行了(le)上(shang)海地方資料(liao)集,有《上(shang)海史(shi)料(liao)叢編(bian)?鄉里小志》二十種、《蘇松地區太平(ping)天(tian)國史(shi)料(liao)》三種、《上(shang)海農諺》、《徐光啟手跡》、《明上(shang)海露香(xiang)園(yuan)顧(gu)繡精品》等。

1983年(nian)9月,復(fu)籌備上(shang)(shang)海(hai)歷史(shi)文(wen)(wen)物陳列展覽工作(zuo),以上(shang)(shang)海(hai)農(nong)業(ye)展覽館第五(wu)(wu)館為(wei)臨時館舍(she),于1984年(nian)5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定名“上(shang)(shang)海(hai)歷史(shi)文(wen)(wen)物陳列館”。展覽面積約900平方米,分(fen)“序廳(ting)”、“上(shang)(shang)海(hai)的原始文(wen)(wen)化”、“古(gu)代上(shang)(shang)海(hai)”、“近代上(shang)(shang)海(hai)”、“中(zhong)國(guo)共產黨(dang)的成(cheng)立和現(xian)代上(shang)(shang)海(hai)”等(deng)五(wu)(wu)個(ge)部分(fen),通過(guo)1300余件(jian)文(wen)(wen)物、文(wen)(wen)獻及(ji)圖片等(deng)資料,展示了上(shang)(shang)海(hai)自遠古(gu)至1949年(nian)數千年(nian)間的歷史(shi)畫(hua)卷。

1983年(nian),上海歷史文(wen)(wen)(wen)物陳列(lie)館(guan)暫借(jie)西郊上海市農業展覽(lan)館(guan)第(di)五館(guan)作為臨時館(guan)址,1984年(nian)5月27日正(zheng)式對外(wai)開放。陳列(lie)館(guan)通過一(yi)千(qian)三百多件文(wen)(wen)(wen)物、文(wen)(wen)(wen)獻以及圖片等資料(liao),綜合展示了上海從遠(yuan)古到1949年(nian)上海解放這一(yi)漫(man)長的歷史畫面。

1991年7月改(gai)現名(ming)。

1991年(nian)10月(yue),上海(hai)市(shi)歷(li)史博物(wu)(wu)館在(zai)虹橋路1286號開(kai)館,基本陳(chen)(chen)列為(wei)“近(jin)代(dai)上海(hai)城市(shi)發展歷(li)史陳(chen)(chen)列”,展出文(wen)(wen)(wen)物(wu)(wu)1500余件(jian),分(fen)六(liu)個部分(fen),展示了自1843年(nian)開(kai)埠到1949年(nian)解放的(de)百(bai)年(nian)上海(hai)風貌(mao),內(nei)容涵蓋近(jin)代(dai)上海(hai)租界的(de)開(kai)辟和消(xiao)亡,市(shi)政(zheng)(zheng)面貌(mao)的(de)日趨改善,經濟的(de)迅速崛起(qi),文(wen)(wen)(wen)化的(de)日益繁榮,移民社(she)會獨(du)特的(de)民俗風情以及百(bai)年(nian)來的(de)政(zheng)(zheng)治(zhi)風云。該(gai)陳(chen)(chen)列被國家(jia)文(wen)(wen)(wen)物(wu)(wu)局評為(wei)全國文(wen)(wen)(wen)物(wu)(wu)博物(wu)(wu)館系統一次“陳(chen)(chen)列展覽精(jing)品”之一,因租賃期滿于1999年(nian)3月(yue)關閉。

2001年5月,由上(shang)(shang)海(hai)市歷(li)史(shi)博(bo)物館籌建(jian)之(zhi)“上(shang)(shang)海(hai)城市歷(li)史(shi)發展(zhan)陳列(lie)館”于東方(fang)明珠廣播電視(shi)塔裙房(fang)內向社(she)(she)會開放。陳列(lie)館分“華亭溯源”、“城廂(xiang)風貌”、“開埠掠(lve)影(ying)”、“十(shi)里洋場”、“海(hai)上(shang)(shang)舊蹤”五(wu)個(ge)部分。主要以(yi)場景和模型的藝(yi)術手法,輔以(yi)音(yin)響、多媒(mei)體(ti)資料查詢裝置及多媒(mei)體(ti)影(ying)視(shi)模型合(he)成裝置等展(zhan)示手段,以(yi)城市建(jian)筑發展(zhan)為(wei)主要線索,反(fan)映(ying)(ying)自古至(zhi)今上(shang)(shang)海(hai)從一個(ge)濱海(hai)漁村發展(zhan)為(wei)中國較大的工(gong)商都市的過程,突出地反(fan)映(ying)(ying)了近(jin)代上(shang)(shang)海(hai)在政治、經(jing)濟、文化、社(she)(she)會、生活等各個(ge)方(fang)面的歷(li)史(shi)演變。

2003年(nian)1月,上(shang)海(hai)市(shi)歷史博物(wu)館(guan)(guan)被上(shang)海(hai)市(shi)人(ren)民政(zheng)府命名為“上(shang)海(hai)市(shi)愛國(guo)主義(yi)教育基地”。近年(nian)來,上(shang)海(hai)市(shi)歷史博物(wu)館(guan)(guan)舉辦了大(da)量的臨時(shi)展(zhan)覽和(he)流(liu)動展(zhan),如“孫(sun)中山與上(shang)海(hai)——文(wen)(wen)物(wu)文(wen)(wen)獻檔案(an)展(zhan)”、“摩登都會——滬港社(she)會風貌(mao)”展(zhan)、“東風西漸(jian)——歐洲瓷(ci)器展(zhan)”,取得了十分良好(hao)的社(she)會反響和(he)效益(yi)。在把各式(shi)展(zhan)覽推向社(she)會的同時(shi),上(shang)海(hai)市(shi)歷史博物(wu)館(guan)(guan)還(huan)多次舉辦“名家談上(shang)海(hai)”系列公益(yi)性講座,宣傳(chuan)了上(shang)海(hai)地方歷史和(he)文(wen)(wen)物(wu)博物(wu)館(guan)(guan)知識,取得了較好(hao)的社(she)會效果。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品總數約11萬件,分十五大類:書畫、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幣、照片、剪紙、郵票、唱片和其他雜項等。其中明代韓希孟顧繡花卉蟲魚冊、侯峒曾行書軸、七寶寺藏金字寫經、近代陳化成抗英遺物“振遠將軍”銅炮、太平天國大花錢、原匯豐銀行堅持開(kai)展對上(shang)(shang)海地方文物(wu)(wu)歷(li)(li)史(shi)、民情風俗、人文環境、城市(shi)(shi)(shi)變遷、博(bo)(bo)(bo)物(wu)(wu)館學等方面的學術(shu)考察(cha)與(yu)研究,編輯(ji)出版(ban)(ban)了大量著作(zuo)(zuo)。自2002年(nian)起,編輯(ji)出版(ban)(ban)《上(shang)(shang)海市(shi)(shi)(shi)歷(li)(li)史(shi)博(bo)(bo)(bo)物(wu)(wu)館館刊》。2007年(nian),上(shang)(shang)海市(shi)(shi)(shi)歷(li)(li)史(shi)博(bo)(bo)(bo)物(wu)(wu)館成為(wei)(wei)中(zhong)國博(bo)(bo)(bo)物(wu)(wu)館學會(hui)城市(shi)(shi)(shi)博(bo)(bo)(bo)物(wu)(wu)館委(wei)員會(hui)主任委(wei)員會(hui)單位。作(zuo)(zuo)為(wei)(wei)國際博(bo)(bo)(bo)協城市(shi)(shi)(shi)博(bo)(bo)(bo)物(wu)(wu)館委(wei)員會(hui)(ICOM-CAMOC)的主要成員,上(shang)(shang)海市(shi)(shi)(shi)歷(li)(li)史(shi)博(bo)(bo)(bo)物(wu)(wu)館積極開(kai)展與(yu)國內外城市(shi)(shi)(shi)博(bo)(bo)(bo)物(wu)(wu)館的合(he)作(zuo)(zuo),為(wei)(wei)推動城市(shi)(shi)(shi)博(bo)(bo)(bo)物(wu)(wu)館的發(fa)展作(zuo)(zuo)貢獻。

上(shang)海(hai)市(shi)歷史(shi)博物(wu)(wu)館(guan)的(de)新(xin)建(jian)項目作為“十二(er)(er)五時期(qi)重大文(wen)(wen)化項目”已被列入上(shang)海(hai)市(shi)“十二(er)(er)五”規劃。未來的(de)新(xin)歷史(shi)博物(wu)(wu)館(guan)將是一座充分反映上(shang)海(hai)歷史(shi)發(fa)展(zhan)軌跡(ji)的(de)地方志博物(wu)(wu)館(guan),定位于(yu)展(zhan)示上(shang)海(hai)古代(dai)(dai)史(shi)與(yu)近代(dai)(dai)史(shi)文(wen)(wen)物(wu)(wu),一座展(zhan)示上(shang)海(hai)古代(dai)(dai)與(yu)近代(dai)(dai)文(wen)(wen)物(wu)(wu)歷史(shi)的(de)新(xin)博物(wu)(wu)館(guan)可望亮相申城。

近(jin)年來,上海市歷史博(bo)物(wu)館在把各(ge)式展覽推(tui)向社(she)會的同時,舉辦了多次“名(ming)家(jia)談(tan)上海”系(xi)列公益性講座(zuo),宣傳了上海地方(fang)歷史和文物(wu)博(bo)物(wu)館知識(shi),取得了良好的社(she)會效(xiao)果(guo)。

2007年(nian),發起舉行中國(guo)博物(wu)館(guan)學(xue)會(hui)城市博物(wu)館(guan)委員(yuan)會(hui)國(guo)際(ji)研討會(hui),被推舉為(wei)首任委員(yuan)會(hui)主(zhu)席成員(yuan)單位。此外,作為(wei)國(guo)際(ji)博協城市博物(wu)館(guan)委員(yuan)會(hui)(ICOM-CAMOC)的主(zhu)要成員(yuan),上海市歷史博物(wu)館(guan)積極開展(zhan)(zhan)與國(guo)內外城市博物(wu)館(guan)的合作,為(wei)推動城市博物(wu)館(guan)的發展(zhan)(zhan)作貢獻。

上(shang)海市歷史(shi)博物館系政府全額撥款運作(zuo)的事業機構(gou),人員編制(zhi)74人。新館擬(ni)設(she)上(shang)海歷史(shi)文(wen)物研(yan)究中心(陳列研(yan)究部)、歷史(shi)文(wen)物保護和鑒定(ding)中心(保管部、文(wen)物征集部)、文(wen)化交流中心(社(she)會教育(yu)部)、上(shang)海歷史(shi)文(wen)獻信息中心(圖書館、出版部)、辦(ban)公室、保衛(wei)處(chu)(消防安保)、行政處(chu)(保潔、物業與工程部)以及(ji)綜合(he)服務部等部門(men)。

實用信息

地鐵

乘2號線到(dao)陸家(jia)嘴站下車,從1號口(kou)出來即可。

公交

乘都市觀光旅游2線到東方(fang)明珠廣播(bo)電視塔(ta)站下(xia)車,或(huo)乘81、779、939等到陸家嘴環路豐和路站下(xia)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為注冊用戶提(ti)供(gong)信(xin)息存儲空間服(fu)務,非“MAIGOO編(bian)輯上傳提(ti)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jun)是(shi)注冊用戶自(zi)主發(fa)布上傳,不(bu)代(dai)表本(ben)(ben)站觀(guan)點,更(geng)不(bu)表示本(ben)(ben)站支持購(gou)買(mai)和交易,本(ben)(ben)站對網頁中內容的合法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適用性(xing)、安(an)全(quan)性(xing)等(deng)概不(bu)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虛(xu)假信(xin)息、錯(cuo)誤信(xin)息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di)一時間刪除或(huo)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ti)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88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2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020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9086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