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局火政處成立50周年紀念冊
這(zhe)本(ben)紀念(nian)冊(ce)不僅回顧了(le)(le)早期(1852—1866)租(zu)界(jie)消防,更以(yi)年(nian)鑒的(de)形式詳(xiang)細記(ji)錄了(le)(le)工(gong)部(bu)局火政處誕生后(hou)(hou)五十年(nian)間(1866-1916)的(de)發展(zhan)歷(li)程。通過(guo)這(zhe)本(ben)紀念(nian)冊(ce),我們可(ke)以(yi)看到租(zu)界(jie)消防的(de)迅猛發展(zhan):火政處成立(li)之初僅有四個(ge)消防隊,計有華籍隊員一(yi)百(bai)余人,外籍隊員一(yi)百(bai)三十八人。而到了(le)(le)1916年(nian)底。已先后(hou)(hou)建(jian)立(li)了(le)(le)17個(ge)消防隊,年(nian)消防經費(fei)超過(guo)113萬(wan)余元,火警記(ji)錄也從1869年(nian)的(de)7次增加到300多次。紀念(nian)冊(ce)的(de)記(ji)錄非常詳(xiang)實,我們可(ke)以(yi)籍此從多個(ge)角度來研究上海消防歷(li)史。此外諸如(ru)租(zu)界(jie)消防法(fa)(fa)規(gui)的(de)演變、公(gong)共租(zu)界(jie)與法(fa)(fa)租(zu)界(jie)的(de)消防的(de)合并(bing)與分離等歷(li)史研究都可(ke)以(yi)在這(zhe)本(ben)紀念(nian)冊(ce)中找到相關資料。
木制雙筒人力泵
清末使用的木質雙筒人力泵也稱杠桿式唧筒,由水槍、壓梁、汽包、水箱等組成。救火時,挑水夫將就近取來的水不斷地倒進桶(tong)里,然后不停地上下(xia)推(tui)舉壓梁,抽(chou)上來的(de)水便沿(yan)水槍而噴射到失火處。這種(zhong)水泵的(de)優點(dian)是噴水量大,且可不間斷噴水,被當時的(de)百姓叫作“水龍”。
上海街頭一批消防栓
我館收(shou)藏(zang)的(de)這(zhe)個消防栓(shuan)(中(zhong)間(jian))原先服役于(yu)黃浦區龍門路上,下端柱體(ti)鐫刻(ke)有“S.F.B.1881”字樣,S.F.B.為(wei)shanghaifirebrigade即上海公共(gong)租界火政(zheng)處(chu)的(de)縮寫,1881為(wei)消火栓(shuan)的(de)制造年(nian)份,比1883年(nian)楊樹浦自來水廠建(jian)成投(tou)入使用還要早(zao)兩(liang)年(nian)。據考證,這(zhe)是出現(xian)在中(zhong)國城市街(jie)頭的(de)較早(zao)一批消火栓(shuan)。
救火聯合會頭盔
發展著的上海迅速擴張,傳統的善堂救火力量已不敷所需。1907年“華界救火聯合會”應運而生,書寫了中國近代消防砥礪而生的新篇章。圖為華界救火聯合會所使(shi)用過(guo)的銅制消防頭盔。
優勝獎盾牌
租界消防隊除日常訓練外,亦經常組織消防比武,以激勵消防隊伍士氣,提升隊伍的業務水平。您現在看到的優勝獎盾牌,就是租界當局為了獎勵在比賽中取勝的(de)隊伍設立的(de),上(shang)面(mian)記(ji)錄(lu)了十(shi)九世紀(ji)末二(er)十(shi)世紀(ji)初獲獎隊伍及其主要隊員的(de)名字。
地鐵(tie)2、3、4號(hao)線中山(shan)公(gong)園站;公(gong)交224、69、67、909、754中山(shan)西路(lu)長寧路(lu)站。
2013年7月,上海消防(fang)博物館(guan)被納入市(shi)民(min)終身學習科普教育體驗(yan)站。
2012年,上海消防博(bo)物(wu)館從全(quan)國(guo)(guo)507家(jia)全(quan)國(guo)(guo)科(ke)普教育基地(di)中脫(tuo)穎而(er)出,被中國(guo)(guo)科(ke)學技術協(xie)會(hui)評定為2012年度優秀全(quan)國(guo)(guo)科(ke)普教育基地(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