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包機做饅頭的配方
1、小籠饅頭
面粉(fen)5公(gong)斤,夾(jia)心肉500克,鹽(yan)15克,醬油25克,糖(tang)35克,麻油5克,料酒、蔥(cong)、味(wei)精適量。
2、揉糖饅頭
特制粉25千(qian)克(ke),白砂糖3千(qian)克(ke),酵面(mian)1千(qian)克(ke),水約(yue)7千(qian)克(ke),碳酸鈉(na)600克(ke),花生油500克(ke)。
3、辛辣肉醬饅(man)頭
瘦肉(rou)1/2斤、指天椒(jiao)碎/豆瓣醬各1湯(tang)匙(chi),糖2湯(tang)匙(chi),饅頭(現成(cheng)的(de))6個,醬油3湯(tang)匙(chi),鹽1茶匙(chi),姜汁酒1湯(tang)匙(chi),油適量。
4、奶香饅頭
面粉500克,干酵母5克,白糖10克,溫(wen)水50毫升,牛奶(nai)200毫升。
5、饅頭片
饅頭一個(ge),雞(ji)蛋一個(ge),鹽少許,油少許,根據自(zi)身想做(zuo)的饅頭添加配料。
二、面包機做饅頭的方法
1、稱(cheng)量好面粉(fen),酵母,水和(he)白糖。
2、將(jiang)水,面粉和酵母按先后次序倒入面包桶。
3、將面包桶放置在面包機中。
4、面包機開電(dian)源,選擇程(cheng)序7,生面團檔,時(shi)間是1:30。
5、面包機開始老老實實的工作了(le)。
6、時間到,發酵結束。
7、面團取出,加適量干(gan)面粉揉勻。
8、面團搟成方型薄片(pian)。
9、將圓柱形(xing)面條切(qie)開。
10、將圓柱形面條(tiao)切開(kai)。
11、將饅頭生(sheng)坯(pi)放(fang)入(ru)涂了(le)油的蒸格(ge)中。
12、蒸鍋中加熱水,放入饅(man)頭(tou)生坯進行(xing)二次醒發,因為氣溫還比(bi)較低,這個過程有40分鐘。醒好的饅(man)頭(tou)生坯比(bi)開(kai)始大,輕(qing)輕(qing)按下(xia)會有凹陷不(bu)反彈。
13、蒸鍋(guo)接電(dian)源,待(dai)有熱氣(qi)冒出后(hou),蒸10分(fen)鐘,然后(hou)關電(dian)源,將饅頭燜5到10分(fen)鐘,就(jiu)可以(yi)開蓋食用(yong)了。
三、破解饅頭失敗的原因
狀況1:膨脹后塌陷
原本完美的表皮(pi)卻出現(xian)個(ge)大泡泡,打開蒸(zheng)籠后隨即(ji)塌(ta)陷(xian),感覺像起(qi)了水泡。
原因(yin):發酵(jiao)過(guo)頭因(yin)為發酵(jiao)過(guo)度讓面(mian)團組(zu)織加大擴(kuo)散,撐起表面(mian)但卻失去支撐力(li),因(yin)此膨(peng)脹后再塌(ta)陷。
解(jie)決(jue)方式(shi):減少(shao)發酵時間或減少(shao)酵母粉(fen)數(shu)量
狀(zhuang)況(kuang)2:饅(man)頭內部(bu)組(zu)織松散
表皮雖然(ran)看起(qi)來(lai)完整,但是(shi)一剝(bo)開(kai),內部的組織(zhi)松松散(san)(san)散(san)(san)且孔洞過大,吃起(qi)來(lai)口感(gan)(gan)也不(bu)佳,感(gan)(gan)覺(jue)粉粉的。
原(yuan)因:發(fa)酵(jiao)過(guo)頭發(fa)酵(jiao)太久會(hui)使得面團組(zu)織擴散,因此在蒸熟后內部組(zu)織因此撐大,造成口感不夠綿密,孔洞也會(hui)過(guo)多過(guo)大。
解決(jue)方式(shi):減(jian)少(shao)(shao)發酵(jiao)時間或減(jian)少(shao)(shao)酵(jiao)母(mu)粉數量(liang)
狀況3:饅頭干(gan)扁縮水(shui)
蒸(zheng)好的(de)饅頭打(da)開(kai)蒸(zheng)籠卻是(shi)縮(suo)水的(de)狀態,而且也沒有(you)彈(dan)性,吃起(qi)來干干硬(ying)(ying)硬(ying)(ying),表面更是(shi)干皺(zhou)。
原(yuan)因(yin)(yin):發酵不足(zu)(zu)因(yin)(yin)為(wei)發酵的(de)時(shi)間不足(zu)(zu),因(yin)(yin)此(ci)面(mian)團組(zu)織(zhi)無法順利(li)膨脹(zhang),在(zai)蒸的(de)過程中雖有膨脹(zhang),但卻內(nei)部(bu)組(zu)織(zhi)支撐(cheng)力不夠,反(fan)而萎(wei)縮干扁,口感也因(yin)(yin)為(wei)如此(ci)較為(wei)干硬。
解(jie)決方(fang)式:增加(jia)發(fa)酵時間或增加(jia)酵母粉數(shu)量
狀況4:干硬(ying)的(de)饅(man)頭
沒有(you)饅頭應有(you)的軟Q,整個干(gan)干(gan)硬(ying)硬(ying),有(you)些(xie)部分甚至變成無(wu)法入口,如(ru)同石頭般(ban)的硬(ying)度(du)。
原因:發酵不(bu)足這是發酵的(de)(de)時間(jian)非(fei)常(chang)的(de)(de)短造成的(de)(de),讓酵母粉根本來(lai)不(bu)及在面團內發酵膨(peng)脹,組(zu)織完全沒有撐起,所以整個饅頭(tou)還是呈(cheng)現硬(ying)的(de)(de)狀(zhuang)態。
解(jie)決方式:增加(jia)發酵時間或(huo)增加(jia)酵母粉數量(liang)
狀況(kuang)5:饅頭(tou)全(quan)部(bu)沾黏在一起
所有的(de)饅頭邊(bian)邊(bian)全(quan)部沾黏在(zai)一起,或(huo)是沾黏到蒸(zheng)籠再拿取的(de)過程(cheng)中,只要(yao)一不(bu)小心饅頭就被(bei)弄壞了。
原因:沒有安(an)全距離(li)因為饅頭(tou)再蒸的過程會膨脹(zhang)大約一倍的體積,因此(ci)饅頭(tou)與饅頭(tou)之(zhi)間(jian)(jian),以(yi)(yi)及饅頭(tou)與蒸籠之(zhi)間(jian)(jian),需要(yao)間(jian)(jian)隔半個(ge)饅頭(tou)以(yi)(yi)上(shang)(shang)的空間(jian)(jian),此(ci)外底部鋪上(shang)(shang)蒸籠紙(zhi),也(ye)可以(yi)(yi)防(fang)止底部的沾黏(nian)喔!
解決方(fang)式(shi):增加(jia)饅頭之(zhi)間置放距離
狀(zhuang)況(kuang)6:饅頭表面濕濕黏黏
冷卻后(hou)的饅頭(tou),拿取時發現表面濕濕黏黏,整顆好像泡(pao)過水一樣,吃起來口感(gan)極差。
原因(yin):水(shui)氣(qi)回滲因(yin)為(wei)在蒸的過(guo)程中,會產(chan)生大(da)量的蒸氣(qi),熄火后放置(zhi)冷卻,蒸氣(qi)在蒸龍中凝(ning)結成水(shui)珠,滴落回滲到饅頭中,讓(rang)饅頭像泡過(guo)水(shui)一(yi)般,破壞了口感。
解決方式:蒸熟立刻(ke)移出蒸籠,千(qian)萬(wan)不要(yao)燜。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