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急救步驟
A——判(pan)斷意識和開(kai)放氣(qi)道(assessment?airway)
B——人工呼吸(breathing)
C——人工循環(huan)(circu!ation)
以下分別以ABC步驟介紹心肺復蘇的步驟和手法。
A——判斷意識和開放氣道
步驟:
(1) 首先判斷病人意識是否存在。輕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聲叫喊:“喂,你怎么啦?,如(ru)無反應,說(shuo)明意識已喪失(shi)。
(2) 立即高聲呼救。目的在于呼喚其他人前來幫助救人,并且盡快幫助撥打“120"急救(jiu)(jiu)電話,向急救(jiu)(jiu)中心呼救(jiu)(jiu),使(shi)急救(jiu)(jiu)醫生(sheng)盡(jin)快趕來。
(3) 心肺復蘇時病人的體位。病人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頭部不得高于胸部,應與軀干在一個平面上。
如果病人(ren)躺在(zai)軟床(chuang)或(huo)沙發上(shang)(shang),應移至地(di)面(mian)上(shang)(shang)或(huo)在(zai)背部墊上(shang)(shang)與床(chuang)同寬的硬板。
如果發病(bing)時,病(bing)人俯臥(wo)(wo)或側臥(wo)(wo)位,應使其成為仰臥(wo)(wo)位。
方法:一手扶病人頸(jing)后部(bu),一手置于(yu)腋(ye)下,使病人頭頸(jing)部(bu)與軀干(gan)呈一個整體(ti)同(tong)時翻動。
施術者的位置:站、跪在病人的一(yi)側(ce),以病人的右側(ce)較為(wei)方便操作。
(4) 清理口腔異物。異物包括嘔吐物、痰液、泥沙、雜草等,清理方法:使頭偏向一側,液體狀的異物可順位流出,還可用食指包上紗布或手帕等將口腔異物掏取出來,并注意取出病人的義齒。
(5) 開放氣道。氣道就是呼吸道。這一步是A步驟(zou)的(de)關(guan)鍵步驟(zou)。
當病人意(yi)識喪失以后,舌(she)肌松弛,舌(she)根后墜,舌(she)根部貼附在(zai)咽后壁,造成氣(qi)(qi)道阻(zu)塞。開(kai)放氣(qi)(qi)道的(de)目的(de)是使舌(she)根離開(kai)咽后壁,使氣(qi)(qi)道暢通。氣(qi)(qi)道暢通后,人工呼吸時提供(gong)的(de)氧氣(qi)(qi)才能到達肺(fei)部,人的(de)腦(nao)組織以及其(qi)他重要(yao)器官(guan)才能得到氧氣(qi)(qi)供(gong)應(ying)。
介紹開放氣道的四種方法:
① 仰頭抬頸法:一手(shou)壓前(qian)額,另一手(shou)五指并攏、掌心向上(shang),放在病(bing)人(ren)的頸項部,向上(shang)抬起,使頭(tou)部充分后仰。此法嚴禁用于頸椎受傷者。
② 仰頭推頜法:一手(shou)(shou)掌放(fang)在前額(e),向(xiang)下壓(ya),另一手(shou)(shou)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固定在病人的兩側下頜角處,并(bing)向(xiang)上(shang)推舉,使頭部充分后仰(yang)。
③ 仰頭提頦法:一手壓(ya)(ya)前(qian)額,另一手中、食指尖對齊,置于下頦的骨(gu)性部分(fen),并向上抬起(qi),使頭部充分(fen)后仰(yang),避(bi)免壓(ya)(ya)迫頸部軟組織。
④ 雙手拉頜法:施術者(zhe)(zhe)站、跪(gui)在病人頭頂端,雙(shuang)手中、食指(zhi)并攏,分別固(gu)定兩(liang)側的(de)下頜(he)角,并向(xiang)上提起,使頭部后仰,適(shi)用于頸椎(zhui)受傷者(zhe)(zhe)。
開放氣道的注意事項:
前三種(zhong)開放氣(qi)道(dao)的方(fang)法都必須(xu)使頭部充分后仰(yang)(yang),最終使下頜角與耳垂(chui)之間的連線(xian)與地面垂(chui)直即可。第四種(zhong)方(fang)法只需輕輕拉動下頜、頭部后仰(yang)(yang)到(dao)另一施術者可以進(jin)行(xing)口(kou)對口(kou)吹氣(qi)即可。
開(kai)放(fang)氣道后,馬上檢查有無(wu)呼吸(xi)。檢查呼吸(xi)的方法與“判斷心跳(tiao)、呼吸(xi)停止的要點”相同。
(6) 判斷有無自主呼吸的具體方法:
一看:胸部(bu)、腹(fu)部(bu)有無起(qi)伏(fu)。
二聽:有無呼吸氣流通過。環境嘈雜不易準(zhun)確判斷。
三感覺:用面頰貼(tie)近病人口鼻(bi)部,有無呼氣(qi)氣(qi)流(liu)的(de)吹拂感。
呼吸停止的表現:觀(guan)察胸(xiong)部、上腹部無起(qi)伏,無呼吸氣流通過(guo)。
如果呼吸停止(zhi)應立即進行下一步驟。
B——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幫助病人呼吸,基礎心肺復蘇技術之一就是人工呼吸。最常見(jian)、最方便的人工(gong)呼(hu)吸手法是采取口對口人工(gong)呼(hu)吸手法。
(1) 口對口人工呼吸
① 原理:
健康人吸入的空氣中,含有氧氣21%左(zuo)右,二氧化碳0.04%,在平靜狀(zhuang)態(tai)下呼出的氣體(ti),因為經過肺泡的氣體(ti)交(jiao)換,含氧氣16%。口(kou)對口(kou)人工呼(hu)吸(xi)是由(you)搶救者(zhe)深吸(xi)一口(kou)氣,然后吹(chui)人病人的口(kou)腔,經由(you)呼(hu)吸(xi)道到肺部,這時(shi)吹(chui)入病人口(kou)腔的氣體(ti),因為(wei)內含(han)未經過氣體(ti)交換而(er)呼(hu)出的氣體(ti),含(han)氧氣為(wei)18%,這(zhe)種氧氣濃度(du)可(ke)以維持(chi)病人(ren)最低限度(du)的需氧量(liang)。
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同時,呼叫“120”急救中(zhong)心的(de)(de)急救醫生(sheng)到現場(chang)來,對(dui)呼(hu)(hu)吸停止(zhi)的(de)(de)病人進(jin)行氣(qi)管內(nei)插管,連(lian)接上人工(gong)呼(hu)(hu)吸機或人工(gong)呼(hu)(hu)吸器,通過人工(gong)呼(hu)(hu)吸機(器)向病人輸(shu)入高濃(nong)度(du)的(de)氧(yang)氣(qi)(約30%-40%的氧氣),可以有效地保證機體供氧。
② 方法:
步(bu)驟(zou)一(yi):用一(yi)手的拇(mu)指(zhi)、食(shi)指(zhi)捏緊雙側鼻孔,以防(fang)止吹氣(qi)氣(qi)體從鼻孔排出而不能由(you)口腔進(jin)入(ru)到肺內。
步驟二:深吸一口(kou)氣,用口(kou)唇嚴密地包住病(bing)人的口(kou)唇,注(zhu)意不要(yao)漏氣,在保持氣道暢通的操作(zuo)下,將氣體吹人病(bing)人的口(kou)腔到肺部(bu)。
步(bu)驟三:吹氣(qi)后(hou),口唇(chun)離開,并(bing)松開捏鼻(bi)的手指(zhi),使氣(qi)體(ti)呼出(chu)。
觀察(cha)病人的(de)(de)胸部有無起伏,如果(guo)吹氣(qi)時胸部抬起,說(shuo)明(ming)氣(qi)道暢通,口對(dui)口吹氣(qi)的(de)(de)操作是正確(que)的(de)(de)。
(2) 吹氣時胸部不能抬起的原因
① 氣道(dao)未能完全開放,可(ke)能的原(yuan)因有氣道(dao)內有異物阻塞或(huo)者頭后仰的角(jiao)度不(bu)好。
② 鼻孔未捏(nie)緊或口唇包得不嚴密,造成漏氣。
解決的辦法:重新清理口腔內(nei)的異物,調整頭后仰的角度;捏緊鼻孔和包(bao)緊口唇(chun)。
每次吹氣時間:1.5秒。
每次吹氣量:800—1200毫升,平均900毫升。
每分鐘進行口對口吹氣的頻率:12—16次。
(3) 注意事項:下列情況不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①嬰幼兒,采用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②口腔嚴重外傷、牙(ya)關(guan)緊(jin)閉(bi),可采用口對鼻人工呼吸(xi)。
C——人工循環
在心(xin)臟(zang)(zang)停止跳動(dong)后,用(yong)(yong)胸外(wai)心(xin)臟(zang)(zang)按壓的方法即用(yong)(yong)人(ren)工的力量,通過(guo)胸泵機(ji)制,使(shi)得心(xin)臟(zang)(zang)被動(dong)射血(xue),以帶動(dong)血(xue)液(ye)循(xun)環(huan)。
C步(bu)驟(zou)就是(shi)進行胸外心臟(zang)按壓,這(zhe)是(shi)基(ji)本(ben)心肺復蘇術的(de)關(guan)鍵步(bu)驟(zou)之一(yi)。
只要判斷心(xin)臟停止跳(tiao)動,應立即進行心(xin)肺復蘇術(shu)——人工呼吸和胸外心(xin)臟按壓。
(1) 胸外心臟按壓
① 原理:人(ren)體心(xin)臟(zang)位于(yu)胸(xiong)(xiong)腔內,胸(xiong)(xiong)骨后(hou)偏左的地方。當向(xiang)下按(an)壓(ya)胸(xiong)(xiong)骨時(shi),胸(xiong)(xiong)腔內壓(ya)力(li)增大,促(cu)進血(xue)(xue)液流(liu)動,同時(shi)壓(ya)擠心(xin)臟(zang),向(xiang)外泵血(xue)(xue),起到(dao)胸(xiong)(xiong)泵的作用;停止下壓(ya)胸(xiong)(xiong)骨,雙手上抬時(shi),胸(xiong)(xiong)腔內壓(ya)力(li)減小,靜(jing)脈血(xue)(xue)回(hui)流(liu)心(xin)臟(zang),使心(xin)臟(zang)充(chong)盈血(xue)(xue)液。這樣反復進行按(an)壓(ya)上抬,使得(de)心(xin)臟(zang)被動地運動,起到(dao)人(ren)工心(xin)跳的作用。
② 有效性:只有準確的手法才能保證人工心跳有效性,有效的胸外心臟按壓可達到正常心跳時心臟排出血量的25%—30%,保證人(ren)體最低的(de)(de)基本(ben)血液循環的(de)(de)需(xu)要。
③ 方法:首先找準按壓的位置。按壓的正確位置;胸骨中下1/3交(jiao)界處(或胸骨(gu)上(shang)2/3與下1/3交界(jie)處)。
定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順肋緣向上滑動到劍突下(胸(xiong)骨最下(xia)緣(yuan)),這時食指(zhi)(zhi)(zhi)和中指(zhi)(zhi)(zhi)與胸骨(gu)長(chang)軸垂直,食指(zhi)(zhi)(zhi)的(de)上方的(de)胸骨(gu)的(de)正中區即為按壓區。左手(shou)的(de)掌根部放在(zai)按壓區。右(you)手(shou)重疊在(zai)左手(shou)背上,兩手(shou)手(shou)指(zhi)(zhi)(zhi)翹(qiao)起(扣在一起)離(li)開(kai)胸(xiong)壁。
按(an)(an)壓(ya)姿勢(shi):雙肩正(zheng)對病人胸骨上方,兩肩、臂、肘垂直(zhi)向下按(an)(an)壓(ya)。
用(yong)力方式:平穩地(di)、有規律地(di)進行,垂(chui)直向下按壓,每(mei)次(ci)抬起(qi)時,掌根不要離開胸壁(bi),保(bao)持已(yi)選擇好的按壓位置不變。
按壓深度:3.5-4.5厘米。
按壓頻率:每分鐘80—100次(ci)。
有效性:按壓時可觸及(ji)到(dao)頸動脈搏動。
④ 注意事項
掌根部不要(yao)(yao)偏左或偏右,手指翹起不要(yao)(yao)壓胸肋(lei)部,以免造成肋(lei)骨(gu)骨(gu)折(zhe)。
(1) 右(you)手食指和中指沿肋(lei)緣向上滑動(dong)到(dao)劍(jian)突下
(2) 食指上方的正中區(qu)為按壓區(qu)
(3) 左手掌根部為按壓(ya)區(qu)?上臂和肘關節(jie)伸直,以身體的重心下壓(ya),防止(zhi)沖擊式下壓(ya),并(bing)保(bao)證達到下壓(ya)的深度,成人3.5-4.5厘米(mi)。抬起時,掌根不(bu)要離開胸壁,以(yi)免造成按壓位置(zhi)的改變。
⑤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必須交替進行
由一個人進行的(de)(de)心肺(fei)復(fu)(fu)蘇的(de)(de)手法(fa)(fa):叫(jiao)做(zuo)“單人徒手復(fu)(fu)蘇法(fa)(fa)”由,兩個人進行的(de)(de)心肺(fei)復(fu)(fu)蘇手法(fa)(fa)叫(jiao)做(zuo)“雙人徒手復(fu)(fu)蘇法(fa)(fa)”。
單人徒手復蘇法:一個人交替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按15:2的比率,即(ji)先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接著(zhu)做胸外心(xin)臟按壓15次。反復交替進行(xing)。
雙(shuang)人(ren)徒手復蘇法:兩個人(ren)交替(ti)進行(xing)胸(xiong)外心臟(zang)按壓(ya)和口(kou)(kou)對口(kou)(kou)人(ren)工(gong)(gong)呼(hu)吸,按5:1的比率,即(ji)一(yi)(yi)個人(ren)先口(kou)(kou)對口(kou)(kou)人(ren)工(gong)(gong)呼(hu)吸1次,另(ling)一(yi)(yi)個人(ren)接著(zhu)做胸(xiong)外心臟(zang)按壓(ya)5次。反復交替(ti)進行(xing)。
(2) 單人心肺復蘇步驟
① 判斷意識;
② 如無反應,立(li)即呼救;
③ 仰臥(wo)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④ 開(kai)放氣道(dao),清理口(kou)腔異物;
⑤ 判斷有無呼吸;
⑥ 如(ru)無呼吸,立即口對口吹氣2次;
⑦ 保持(chi)頭后仰,另一(yi)手檢查(cha)頸動(dong)脈(mo)有無(wu)搏動(dong);
⑧ 如有(you)脈(mo)搏,可僅做口對口人工呼吸(xi);
⑨ 如無脈(mo)搏,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an)壓;
⑩ 每按壓15次,口對口吹氣(qi)2次,然后重(zhong)新定位,再按壓15次,如(ru)此反復進行(xing);
? 心(xin)肺(fei)復蘇開(kai)始1分鐘(zhong),或者(zhe)連續操(cao)作四個循環后(hou),檢(jian)查一(yi)次(ci)呼吸和脈(mo)搏、瞳孔變化(hua),以(yi)后(hou)每(mei)進行4~5分鐘(zhong)檢(jian)查一(yi)次(ci),每(mei)次(ci)不超過(guo)5秒鐘(zhong)。
? 如用擔架(jia)搬運(yun)病人或者是在救護車上進(jin)行心肺復蘇(su),應不間(jian)斷地進(jin)行,必須間(jian)斷時,時間(jian)不超(chao)過5~10秒。
(三)雙人心肺復蘇步驟
① 基本上與(yu)單(dan)人心(xin)肺(fei)復蘇術步(bu)驟相同;
② 兩人(ren)動作必須協調配合,一(yi)人(ren)按壓,一(yi)人(ren)吹氣,以5:1比率進行;做口對口人(ren)工(gong)呼吸者,負(fu)責開放(fang)氣道,觀察(cha)瞳孔,觸摸頸(jing)動脈搏動。
③ 施行心肺復蘇的人(ren)(ren)可分別站(zhan)在(或跪在)病(bing)人(ren)(ren)的左側和(he)右側,便于(yu)交替進行人(ren)(ren)工呼(hu)吸和(he)心臟按壓。受到條件的限制(zhi),也(ye)可站(zhan)(跪)在同側。
④ 做(zuo)心臟按壓和人工呼(hu)吸者交換位置,互(hu)換操(cao)作,中斷時間(jian)不(bu)能超過(guo)5秒(miao)鐘。
(四)心肺復蘇終止指標
① 病人(ren)已恢復自主呼吸和心(xin)跳。
② 確定病(bing)人已死亡。
③ 心(xin)肺復蘇進行30分鐘以上,檢查病人仍無(wu)反應、無(wu)呼吸、無(wu)脈搏、瞳孔(kong)無(wu)回縮。
(五)心肺復蘇術的要點
① 發(fa)現心(xin)跳、呼吸(xi)停止,立即進行心(xin)肺(fei)復蘇術(shu),以挽救(jiu)生命。
② 心肺復蘇術包括(kuo)口(kou)對口(kou)人(ren)工呼(hu)吸和(he)胸(xiong)外心臟按壓。
③ 口(kou)對(dui)口(kou)人工呼吸的(de)操作要點(dian):頭后(hou)仰,打開氣道,捏住鼻(bi)孔(kong),封住口(kou)唇,深吸一口(kou)氣后(hou),向口(kou)腔內(nei)吹氣,每(mei)分鐘12~14次。
④ 胸外心臟按壓的操作(zuo)要點(dian):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chu)垂(chui)直下壓3~4厘米,每分鐘100次左右。
⑤ 單人(ren)徒(tu)手心(xin)肺復蘇術,胸外(wai)心(xin)臟按壓與人(ren)工呼吸(xi)按15:2進行;雙人(ren)心(xin)肺復蘇按5:1進行。
(六)嬰幼兒心肺復蘇手法要點
① 判斷意識(shi):叩擊(ji)足(zu)底部,捏掐合谷處(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de)地(di)方。)
② 口對口鼻人工呼(hu)吸:使嬰幼兒(er)頭(tou)部輕輕后仰,暢(chang)通(tong)呼(hu)吸道,但不可使頭(tou)部過(guo)度后仰,吹氣(qi)時將嬰兒(er)口鼻包緊,吹氣(qi)頻率(lv)每分鐘20次。
③ 檢查脈(mo)搏的搏動(dong)(dong),判斷有無心跳(tiao)。嬰(ying)兒檢查肱(gong)動(dong)(dong)脈(mo)搏動(dong)(dong),肱(gong)動(dong)(dong)脈(mo)位于(yu)上臂(bei)內側,肘、肩(jian)之間。
④ 胸(xiong)外心臟按壓方法:
定位:雙乳連(lian)線與胸骨垂直交叉點下方1橫指。
幼兒:一手(shou)手(shou)掌(zhang)下壓。
嬰兒:環(huan)抱法,雙拇指重疊下(xia)壓;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攏下(xia)壓。
下壓深度:幼(you)兒(er)2.5~3.5厘(li)米,嬰(ying)兒(er)1.5~2.5厘(li)米。
按(an)壓(ya)頻率:每分鐘100次(ci)。
申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