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類(lei)
登錄 |    
★★★

中國十大最難吃的淡水魚

國內最難吃的10種淡水魚盤點 十大全國公認最不好吃的淡水魚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4-05-12 評論 0
魚肉是我國人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其中淡水魚占有很大比例,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淡水魚都好吃,有些魚的肉就難以下咽,那么什么淡水魚最不受歡迎呢?MaiGoo網小編整理了十大難吃的淡水,分別是清道夫魚、革胡子鯰、羅非魚、白鰱魚、麻子魚、南方鯉魚、馬口魚、鳑鲏魚、紅尾鲴、寬鰭鱲,一起來看看國內最難吃的淡水魚排行吧。
  • 01
    清道夫魚 魚肉少/肉質腥臭
    綜合指(zhi)數:91.5
    02
    革胡子鯰 肉質松散/土腥味重
    綜合(he)指數:91.1
    03
    羅非魚 腥味重/肉質松
    綜(zong)合指數:90.8
    04
    白鰱魚 全身小刺/有土腥味
    綜合指數:89.8
    05
    麻子魚 個頭小/肉質粗糙緊實
    綜合指數(shu):89.2
    06
    南方鯉魚 口感柴棉/土腥味重
    綜合指數:88.9
    07
    馬口魚 容易腐壞/越大越難吃
    綜合(he)指數:87.9
    08
    鳑鲏魚 顏色艷麗/肉質發苦
    綜合指數:87.5
    09
    紅尾鲴 嘴小刺多/肉腥且差
    綜合指(zhi)數:87.2
    10
    寬鰭鱲 腥味很重/刺多肉少
    綜(zong)合指(zhi)數:86.5

中(zhong)國(guo)十(shi)大(da)最(zui)難(nan)吃的淡水魚,是(shi)MAIGOO小編依據我國(guo)淡水魚的口感(gan)、特點(dian)、品質、公眾(zhong)(zhong)知(zhi)名度、大(da)眾(zhong)(zhong)評(ping)價等相關信息,并綜合參考互聯(lian)網(wang)相關排行(xing)(xing)進行(xing)(xing)總結(jie)。榜單(dan)僅供(gong)參考,如有(you)疑(yi)問,歡迎在末尾(wei)評(ping)論/交流。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中國十大最難吃的淡水魚
魚肉少/肉質腥臭
清道夫魚也叫吸盤魚、垃圾魚,是我國最難吃的淡水魚之一。這種魚長得非常丑,因為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得名,它渾身都是甲質魚鱗,魚肉非常少,而且肉質非常腥,讓人難以下咽,所以被消費者嫌棄,人們都不愛吃。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類,它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也會吞食魚苗,這種魚被引入我國后大量繁殖,在南方某些地方此魚已泛濫成災,導致整條河流本地原生魚類滅絕殆盡,長得丑其生命力還頑強。【 詳細>>】
肉質松散/土腥味重
革胡子鯰也叫埃及塘鲺,由國外引進,是一種不受歡迎的淡水魚類。革胡子鯰的特點8根胡須,通體發黑,個體巨大,多為人工養殖,生長速度很快,不過由于食量巨大,投喂容易搶食,魚塘變得渾濁,這就導致魚肉土腥味變重,而且口感也不好,肉質非常松散。革胡子鯰還有一些野生種,對食物來者不拒,什么東西都吃,被各種毒素、重金屬元素浸透,因此MAI goo網小編提醒,捕捉到野生的革胡子鯰盡量不要吃,以免引發身體不適。【 詳細>>】
腥味重/肉質松
哪種淡水魚不好吃?羅非魚雖然刺不多,但是土腥味重,因此很不受歡迎。羅非魚也叫非洲鯽魚,外形很像鱖魚,繁殖力強,多以群居生活,生長比較迅速,屬于雜食性魚類,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很容易會泛濫成災,影響到整個的水域生態環境。羅非魚的魚肉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少刺,但依舊不受待見,很少出現在餐桌上,因為它的肉質比較松,沒有彈性,而且魚肉帶有一股比較重的土腥味,要是沒什么烹飪經驗的話,很難將這些腥味去除。【 詳細>>】
全身小刺/有土腥味
白鰱魚即鰱魚、水鰱,是一種很常見的淡水魚,也是最難吃的淡水魚之一。白鰱雖然肥厚,但是卻彌漫著一股濃濃的土腥味,淡水藻類與它長時間接觸,產生了化合物,吃著就會有這種味道;主要是食用也不方便,全身都是小刺,就連魚腹部都有小刺。據M aigoo網小編了解,白鰱2斤以下的根本不好吃,肉質面,口感也不好,只適合吃頭,或者吃6斤以上的,不過魚肉處理不好腥味會比較重,只有做成魚丸才能挽救一下。【 詳細>>】
個頭小/肉質粗糙緊實
麻子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長相和鰱魚相似,因為身上長有密密麻麻的黑紋斑點而得名,也是一種比較難吃的魚類。麻子魚不耐寒,一到冬天就很容易被凍死,所以提醒一般較小,但是雖然小肉質卻一言難盡,又緊實又粗糙,很少人會愿意吃。不過它的產卵能力很強,只要天氣一熱,在河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這種魚類了,很容易就能釣上來,但一般不會去抓來吃,釣到了、地籠捕到了都是直接丟回水里。【 詳細>>】
口感柴棉/土腥味重
作為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對鯉魚的評價是比較兩級分化的,北方鯉魚口感鮮嫩,南方鯉魚卻又柴又棉。造成這種差異的直接原因的鯉魚的生長環境和生理習性,鯉魚是底層魚,喜歡在水底的腐爛層中覓食,用嘴拱泥,尋找腐爛層中的食物這就決定了它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生活,土腥味的輕重不同。在南方,因為氣候溫暖,鯉魚生活的比較愜意,體內也不需要太多的脂肪來抵御寒冷,所以肉質松散,加上水質的原因,南方的鯉魚就少了肥美,鮮嫩,而是變得口感柴棉,土腥味重。【 詳細>>】
容易腐壞/越大越難吃
馬口魚是一種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魚類,營養價值比較高但卻不太受歡迎。馬口魚體延長,側扁,銀灰帶紅色,具藍色橫紋。口大,上下頜邊緣凹凸,它們通常集群活動,常同鱲魚一起游泳、生活。買 購網小編提醒,馬口魚之所以位列國內十大難吃的淡水魚,一是因為釣上來的馬口很容易死亡,腐敗的速度也是非常快,那股臭味很是難聞,腹部幾個小時就能腐敗變臭;二是因為個體大的馬口魚肉質也不好吃,有點像白鰱魚一樣,肉質面而卻沒有鮮香味。【 詳細>>】
顏色艷麗/肉質發苦
鳑鲏魚又稱四方皮、鏡魚,是非常難吃的淡水魚之一。鳑鲏魚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魚,一般都會在池塘或者水溝生活,身體的顏色五彩斑斕,看著就不像好吃的樣子,實際上的確難吃,魚刺非常多,而且魚肉的味道發苦,沒有鮮美的味道,所以根本沒什么人愛吃,最多就是嘗試一下,然后就再也不碰了。不過鳑鲏魚雖然難吃,但它五顏六色的顏色具有觀賞價值,養起來最為觀賞魚還是非常不錯的,魚肉也有比較高的藥用價值,可補氣、健脾、解毒。【 詳細>>】
嘴小刺多/肉腥且差
紅尾鲴是我國最難吃的十種淡水魚之一,最大的特征就是尾巴是紅色的,它也是以此而得名。紅尾鲴主要生長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優質河流當中,屬于細甲魚,在烹飪的時候是不需要去掉鱗和鰓的,處理起來非常的方便,不過它的生長環境決定了身上是有比較重的腥味的,而且它的肉質和味道也比較差。所以雖然這種魚看起來很肥碩,但是味道卻不怎么樣,而且小刺多、易死、易腐爛,所以釣魚人普遍表示“賊難吃”。【 詳細>>】
腥味很重/刺多肉少
寬鰭鱲普通食用雜魚之一,是國內比較難吃的淡水魚之一。寬鰭鱲在我國各個水域幾乎都有分布,尤其是河流中含氧量高的地方非常常見,一般個體長約14厘米,最大個體可長達20厘米,一般個體體重25克,寬鰭鱲外表艷麗,但長相丑陋,尤其是那發黑色的嘴部,該魚只適合油炸食用,其它吃法腥味很重,刺多還沒有肉。不過ma igoo網小編了解到,寬鰭鱲肉可入藥,若將其除去內臟和鱗片,鮮用,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瘡癤、疥癬等癥。【 詳細>>】
更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注(zhu)明(ming)“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ti)供”的(de)所有(you)(you)作(zuo)品,均為MAIGOO網(wang)(wang)(wang)原創、合法擁有(you)(you)版(ban)權(quan)或有(you)(you)權(quan)使用(yong)(yong)(yong)的(de)作(zuo)品,未經本網(wang)(wang)(wang)授權(quan)不得轉載(zai)、摘(zhai)編或利用(yong)(yong)(yong)其它方式使用(yong)(yong)(yong)上述作(zuo)品。已經本網(wang)(wang)(wang)授權(quan)使用(yong)(yong)(yong)作(zuo)品的(de),應(ying)在(zai)授權(quan)范圍內使用(yong)(yong)(yong),并注(zhu)明(ming)“來源:MAIGOO網(wang)(wang)(wang)”。違反上述聲明(ming)者(zhe),網(wang)(wang)(wang)站會追責到(dao)底。 推薦入榜>>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