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guo)海(hai)關(guan)(guan)博(bo)物館是中華人民共和(he)國(guo)海(hai)關(guan)(guan)總(zong)署(shu)直屬的國(guo)家級行(xing)業博(bo)物館,位于北京(jing)市東(dong)城區(qu)建國(guo)門內大(da)街六號,東(dong)接古(gu)觀象(xiang)臺(tai)、西依海(hai)關(guan)(guan)總(zong)署(shu)機關(guan)(guan)大(da)樓、北鄰東(dong)長安街、南近(jin)柳罐胡同,為古(gu)典(dian)園林式建筑(zhu)。博(bo)物館內設辦(ban)公室、人事保衛(wei)部、藏(zang)品(pin)管理部、陳(chen)列展覽部等部門,具有海(hai)關(guan)(guan)文(wen)物收藏(zang)保護、海(hai)關(guan)(guan)文(wen)化展示交流、海(hai)關(guan)(guan)歷史(shi)研究、愛國(guo)主義暨海(hai)關(guan)(guan)職業素質教育等功能。
發展歷史
2002年4月,海(hai)關總署黨(dang)組決(jue)定籌建(jian)中國海(hai)關博物館。
2010年3月(yue)28日正式在京動工興建。2013年9月(yue)29日面(mian)向海(hai)關系統(tong)內部開放。
2014年(nian)3月30日正式面向社會開放(fang)。
建筑布局
中國海(hai)關博物(wu)館是經(jing)國家(jia)發(fa)改委批準興建的國家(jia)級(ji)行(xing)業博物(wu)館。展區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gong)分三(san)層(ceng)(ceng)。其中一、二(er)層(ceng)(ceng)為(wei)(wei)“中國海(hai)關發(fa)展之(zhi)路”的基本陳列,一層(ceng)(ceng)為(wei)(wei)現代海(hai)關部(bu)分,二(er)層(ceng)(ceng)為(wei)(wei)千秋古關、近(jin)代海(hai)關部(bu)分,地下一層(ceng)(ceng)為(wei)(wei)臨時展廳和專題站廳。
館藏文物
博物(wu)(wu)館(guan)目(mu)前收藏有各(ge)類藏品(pin)、資料(liao)18700多件(jian),其(qi)中實物(wu)(wu)藏品(pin)13000多件(jian)、圖(tu)片5000多件(jian)。
展區中最為特別是(shi)“海(hai)關902”艇(ting)”,博物館為其單獨開設地(di)(di)下一(yi)(yi)層展出。它是(shi)一(yi)(yi)艘“英(ying)雄艇(ting)”,打擊總案(an)值3.3億。1992年1月23日(ri),鄧小平同志(zhi)乘坐該艇(ting)從深圳(zhen)前(qian)往珠海(hai)途中發表了著名的(de)南巡講話的(de)一(yi)(yi)部(bu)分(fen)。“大龍郵票(piao)”于(yu)1878年由海(hai)關印(yin),是(shi)中國(guo)歷(li)史(shi)上第一(yi)(yi)套郵票(piao),被國(guo)際郵政局長協會(hui)列入(ru)73種世界各(ge)國(guo)最早郵票(piao)之一(yi)(yi)。繪制(zhi)于(yu)1894年的(de)《中國(guo)燈塔(ta)圖(tu)》標(biao)明我國(guo)沿海(hai)地(di)(di)區的(de)燈塔(ta)分(fen)布,也是(shi)全(quan)國(guo)僅存(cun)的(de)孤本(ben)。另外,展品中還包括戰國(guo)時期(qi)青銅劍、宋代觀音立(li)像、孔子鳥化石(shi)、象牙工藝(yi)品、雪豹標(biao)本(ben)、東北(bei)虎皮等珍貴(gui)文物。
同時(shi),海關博物館(guan)中還對各個時(shi)期(qi)的(de)走(zou)(zou)私(si)手段首(shou)次詳細公開曝(pu)光,比如上世紀80年(nian)代,走(zou)(zou)私(si)犯將(jiang)手表于(yu)椰子(zi)未成熟前藏匿其中等(deng)手段。
參觀信息
1、海(hai)關(guan)博物(wu)(wu)館在海(hai)關(guan)總署旁邊(bian),建議停車在中(zhong)糧廣場(chang)的(de)收(shou)費(fei)停車場(chang),然后步行3分鐘(zhong)到博物(wu)(wu)館。
2、博物(wu)館憑身份(fen)證免費(fei)領取門(men)票(piao)。